提示: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:http://www.uc1p.com!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,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,导致大量书籍错乱,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,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,感谢您的访问!
  第275章抢钱
  打马回京,
  直奔皇城工部,看到紫袍玉带的李逸进来,工部官吏脸上都露出了些复杂的神情。
  上月令史王仁案,最后可是牵连了几十名工部官吏抄家流放,其中还有个六品员外郎,另外还有两郎中一侍郎也因此牵连被罚。
  “浅水县公,独孤尚书领兵在外,两位侍郎也都外出了。”
  “那何郎中呢?”
  “也不在公廨。”
  “张员外郎?”
  “张员外郎流放嶲州了。”
  身着浅绿袍的主事招待李逸,很是小心。
  “既然都不在,那我便直接跟你说吧,工部好久没有给宜寿钱监运铜料,铜料已经用完,钱监都已经停工了。
  我派人数次回京催料,为何工部一直不理会?”
  那绿袍主事拱手:“浅水县公,我们工部这个月已经给宜寿钱监运了数批铜料,我记得总共二十万斤铜。”
  “二十万斤没错,已经都用完了。”
  “用完了,怎么可能?前朝铸五铢钱,一个钱监一年也不过铸钱三千三百贯,用铜一万余斤而已,
  你们一个月就用了二十万斤铜?”绿袍主事声音陡然提高八度,引的旁边一众官吏侧目。
  李逸冷笑两声:“你难道怀疑我们贪污了工部的铜料不成?”
  “浅水县公,小的绝无此意,只是二十万斤铜料,哪能一个月就用完了,那得铸多少钱,”
  “我来告诉你吧,我们用这二十万斤铜料,铸了三万六千贯钱,每贯钱含铜料百之八三,另加熔炼时火耗还有十一,算下来,铸一贯钱,共用到铜料九十二两一三,
  你们送来的二十万斤铜用完,我们还搭进去了库存的七千多斤铜。”
  那绿袍主事赔着笑脸:“浅水县公你说你们一个月铸了三万六千钱?开元通宝新钱,不是当十钱什么的?这怎么可能,一个月三万六千钱?我在工部三十年了,前朝铸钱最多的年份,也才铸三十余万贯而已,一个钱监一年就铸三千三百贯······”
  李逸没兴趣跟这家伙纠缠:“那是过去,现在宜寿监一个月铸钱三万六千贯,你们赶紧把铜料补上,否则停工的责任都得算你们头上。”
  走出工部,李逸又去隔壁民部。
  这次是个员外郎接待。
  “我之前几次派人通知民部去运铸好的新钱,你们怎么没人回应?”
  “李公请坐,喝茶,我们也是想着等新钱多铸一些后,再去运,省的来回跑。现在才一个月,应当也就铸了几千贯钱,再多积攒些去运。”
  “我记得我信中有跟你们说过那边每日铸新钱千贯,现在一个多月,仓库中已经堆了三万六千贯钱了,你们再不运,都要堆不下了。”
  “多少?”
  这位员外郎差点把嘴里的茶水喷出来了。
  “三万六千贯。”
  这位员外郎先前确实接到过李逸的信,让他们去接收铜钱,但他没放在心上,一天铸新钱千贯,哄谁呢。
  可现在李逸当着他面说,他就有些将信将疑了,李逸不可能当面骗他吧。
  皇城两个衙门转一圈,李逸回家了。
  胜业坊浅水县公府,
  内院里,
  两个胡姬一个在弹琵琶一个在跳胡旋舞,红绡丫头则在旁边唱歌。
  姬令仪在院里晒太阳散步,罗三娘则在打着算盘对账。
  李逸一进来,
  众人就都停了下来,全都围上来请安问好。
  “十娘呢?”
  “在屋里看书。”
  “你们继续,”李逸笑着摆手,去寻妻子。
  午后,
  刚在家吃了顿午饭,皇帝就来召他进宫。
  太极宫门前,
  钱九陇在等他,
  “恭喜钱公加官晋爵,”
  钱九陇呵呵一笑,“圣人在殿中等候,几位相公也来了,圣人心情不错。”
  对于这个家伙,李逸没敢大意,他现在已经看出来,这个李渊家奴出身的家伙,暗里掌握着监察之权,
  天子家奴,皇帝心腹,这种人不能太轻近,也不能得罪。
  李逸入宫,
  殿外脱靴,报名入内。
  大殿内燃着香,
  殿中坐着几位紫袍大臣,皇帝倚着凭几,正跟他们有说有笑。
  “无逸来了,让他当面跟大家说说。”皇帝确实心情不错,满脸笑容对李逸招手。
  “你跟裴监他们说说,这新钱铸造的情况,工部、民部上报,说你一个月内铸钱三万六千贯,把几位宰相都惊到了,都不肯相信呢。”
  裴寂打量李逸,
  “浅水公,果真已经铸出三万六千贯新钱?”
  “没错,三万六千贯新钱已经入库,”
  几位宰相都很惊讶,一天铸千贯啊。
  “陛下,宜寿钱监三十六炉开工,一千多匠丁铸钱,另外还有两千炭工,又有几百杂工,采用翻砂铸钱法,比前朝范铸法要快许多,但现在铜料跟不上,臣催促工部几次要料,都没送,今日钱监已经不得不宣布放假三天了。”
  李逸这次回来,也是早有准备。
  特意还带了一箱钱回来,
  当皇帝派人把这箱钱抬上金殿,
  打开箱子,金光灿灿。
  皇帝和宰相们一人提了一串钱,
  沉甸甸的,极有份量。
  拿来秤,当众秤量。
  “六斤四两,”
  再称一贯,还是六斤四两,一连称了十几贯钱,基本上都是这个重量。
  裴寂都很惊讶,这意味着新钱铸造的很标准。
  解开绳子,
  十个钱一秤,一两重。
  李渊把玩着手里的钱,“钱文清晰,轮廓规整、铸造精良,好钱。”
  “此钱用料几何,成本多少?”
  “回圣人,这些开元通宝新钱,采用铜八三铅十二锡五的比例,火耗十一,每贯的铜铅锡材料、木炭、熔炼火耗,以及工匠、砂模还有运输、管理的成本都算下来,千钱合七百五。”
  “铜料增加了?记得你上次说铜料六八?”
  “回圣人,采用翻砂铸钱法,效率大增,成本下降许多,加上以工代赈,人工便宜,故此用铜六八,则铸币利太多,臣以为铸钱还是不能利太多,否则容易引发私铸,便跟铸当十钱无异。”
  一番解释,李渊倒也认可。
  “现在宜寿钱监最大的问题是铜料供给不上,铸钱炉无法全力开工,甚至只能停掉一部份。”
  ·······
  铜料供应问题,李渊和宰相们也没什么好办法,这天下未定,大唐也还没统一天下,忙着打仗,忙着恢复耕种,开产矿产的事,暂时也顾不上来,铜料也只能是旧钱等回收。
  “诸位相公有什么好建议?”
  李渊捏着一个新钱问。
  民部尚书刘文静直言,“臣以为如今铜矿开采不足,解决铜料问题最好的办法,就是回收恶钱,
  用新钱换百姓手中恶钱,换回的恶钱熔炼取铜再铸新钱。”
  裴寂笑着问:“怎么个换法,什么比例?”
  开元通宝新钱,一贯重六斤四两,成本虽七百五十钱,但相比起隋开皇五铢、大业五铢等,可强了许多。
  开皇五铢官钱,一贯也才重四斤二两,大业五铢甚至仅重三斤、两斤一贯。
  而那些恶钱,什么鹅线、綖线钱等就更别提了,含铜量低,钱又轻,甚至有铅锡钱,一点铜都不含的。
  刘文静提出了自己的一个兑换法。
  对于不同的钱,不同的兑换比例。
  如开皇五铢,千钱重四斤二两,其铜料也占到八十五左右,属于好钱,但他一贯比开元通宝轻了二斤多。
  “隋开皇五铢,得是开皇年间铸的肉好钱,三钱换两个开元通宝钱。”
  而大业朝铸的五铢钱,大业初千钱重二斤,后期千钱仅重一斤,又夹铅锡多,故此大业初白钱,五钱换一个开元通宝,后期白钱,则十个钱换一个开元通宝。
  “至于鹅眼、綖环钱等恶钱,则都按重量称,十斤换一斤新钱。”
  裴寂出声反对:“陛下,这太过复杂了,臣以为历朝官铸钱,可以五钱换一个新钱,而鹅眼等私铸,一个新钱,换十两私铸恶钱。”
  一个开元通宝换五个开皇五铢,换十个大业五铢,
  换十两其它私铸恶钱。
  李逸坐在那里,听的有些心惊。
  隋开皇五铢,俗称肉好,含铜量比李逸现在铸的开元通宝还好一些,就是重量少,一千钱六十六两,而开元通宝一千钱一百两。
  三贯五铢肉好,实际价值应当是跟两贯通宝相当。
  刘文静的兑换比例比较便理,可裴寂直接说五个肉好换一个通宝,这就是抢钱了。
  通宝钱定价五铢三倍多了。
  至于大业钱,十个换一个,照样是抢钱。
  白钱再差,也有千钱两斤,含铜量也有五六十,十贯就是二十斤钱,铜都有十来斤了,而一贯通宝总共才六斤四两,铜也不过五斤多点。
  “陛下,这样换,只怕百姓不肯拿旧钱出来换!”李逸提醒。
  “那你有何建议?”李渊问。
  “臣以为三个隋五铢换两个开元通宝,价值是相当的。”
  裴寂道:“朝廷铸钱也是要本钱的,新钱岂能与旧钱相论?”
  李渊一番思索后,取了个折中的法子。
  “开皇五铢两钱换一个新钱,大业五铢五钱换一个新钱,至于鹅眼等恶钱,十个换一个新钱。”
  鹅眼钱又称鸡目钱,小五铢,千钱不过两斤左右,私铸的含铜量都在百分之五十以下。
  但十个鹅眼换一个开元通宝,也还是官方在占便宜。
  正常这种钱,一换五,官方都赚。
  “陛下,臣请求,开元通宝与绢交易,每匹绢换新钱一百八十文!”裴寂提议。
  “陛下,每匹绢换新钱,当换二百四十钱。”刘文静反对。
  现今绢价,一匹绢三百六十钱,可买米一斗,这里的钱,专指隋开皇五铢,其它钱则要相应折兑。
  两文肉好钱换一文新钱,那绢价米价,相应调整,听着也没问题。
  可这新钱还是有点涨的太快了,钱贵物轻。
  李渊捋须,又搞折中那一套。
  “每匹绢直新钱二百,常平仓米价,也改为每斗二百新钱。”
  (本章完)
都市言情相关阅读More+

限定室友(1v2)

擎苍月

战少,你媳妇又爬墙了

繁初

社死得到的男朋友

清茶与

医妾

北枝寒

影子

麦阿秋

贼老天你该死

不再恋爱(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