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0章 宜摄九门总司八校
第290章宜摄九门总司八校
陷伊州陷义州,陷榆次陷平遥。
介休被围,太原被围,谷州被围,西济州被围,
太子在原州因驰猎无度导致士卒逃亡过半。
心力交瘁,
皇帝一晚上都没有睡好,次日顶着两个黑眼圈早朝。
早朝过后,召一众宰相重臣廷议。
皇帝双眼布满红血丝,有些无精打采的扶着龙纹凭几,看着丹墀阶下乌纱幞头攒动的紫袍重臣们,
他打开鎏金冰鉴,从里面拿出一块冰,扔进嘴里含着。
那丝丝凉意总算让他精神了一些。
“陛下,臣愿假精兵三万,荡平武周,安定河东。”
廷议一开始,李世民就迫不及待的出列请求挂帅征河东。
尚书右仆射裴寂抬眼,举着象牙笏出列。
“陛下,昨日秦王带刀闯宫,惊扰圣驾,臣请有司议罪,王子犯法,当与庶民同罪。昨日当值监门校尉已被宫门斩首,秦王也该问罪。秦王说是误带刀入,若按八议减罪,那当处徒刑三年,可以铜赎罪,罚铜二十斤。”
李渊嚼冰块,嘎吱嘎吱响。
“大理少卿孙伏伽何在?”皇帝点名。
大理卿郎楚之安抚山东不在朝,便点了这位少卿。
罚铜二十斤,对于秦王来说,这不值一提的小事,可如果因为这事定罪,那就远不是二十斤铜的事。
孙伏伽出列。
面对这个烫手山芋,他直言道:“陛下若是念秦王之功绩和皇子身份,便不由法司依法律处断。
若依法律,大唐律中并无专讲误带兵器入宫禁的条文,只能援引职制律中御前过误诸条,可以比附量刑,诸合和御药,误不如本方,及封题误者,医官绞;诸造御膳,误犯食禁者,主食者绞;诸御辜舟船,误不牢固者,工匠绞。
按律,上述过误都属十恶中大不敬,不得八议减刑。
然带刀入宫,律无正条,十恶也不载,只是与上述诸御前过误比附类推,故仍可进行八议。”
孙伏伽也聪明,
他提出没有明确律法条文规定该定什么罪,这事得大臣廷议,按八议减罪。
山芋又递出去了。
李渊、裴寂也并不是真要杀了李世民,只是要借这事点一点他。
于是一番廷议过后,结果是秦王并非故意带刀入宫面圣,所犯又非十恶,可以免死。
甚至念及秦王的皇子身份和功劳,只罚铜二十斤。
李世民黑着脸跪坐在那,听着大臣们议他的罪。
等最后结果是罚二十斤铜,他脸更黑了,他们就是故意要让他难堪,要打压他的威望。
李渊嚼着冰块,将儿子的表情尽收眼底。
可一想到太子在原州,驰猎过度导致过半士卒逃散,他嚼冰块又加了些力度。
嚼完一块冰,李渊缓缓开口。
“希望秦王引以为戒,不要干犯律法,一会记得把二十斤铜交了。”
“臣遵旨,”李世民咬牙出列拜道。
接受完这羞辱,他继续请求带兵。
皇帝将面前的一道明黄卷轴交给卢宽宣读。
“京室殷阜,钩陈严秘,肃遏警巡,职务尤重。然而玉门遐阻,控御垂荒,金城冲要,尉候攸属。宣风作牧,亲贤是寄。太尉尚书令雍州牧陕东道大行台右武候大将军上柱国秦王世民,地实藩枝,任惟心膂。职参三事,功著二南········
宜摄九门,总司八校。抚莅河右,允兼望实。可使持节凉甘爪鄯肃会兰河廓九州诸军事凉州总管。其太尉尚书令雍州牧陕东道行台右武候大将军上柱国如故。”
李世民一时愣住。
当初他征薛举大捷,正要横扫陇右河西时,皇帝一道诏令,调他任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。
现在他请求带兵征河东刘武周,只要三万兵,结果皇帝却又一道诏令授他凉州总管,总管九州军事。
九州,凉、甘、瓜、鄯、肃、会、兰、河、廓也,正是平定河西李轨后,设立的九个州。
“陛下,河西已平,杨仁恭安抚河西,又须何臣总管凉州?”李世民问。
“黄门侍郎杨恭仁是检校凉州总管,”李渊道。
“那臣还是陕东道大行台,分身乏术。”
“你暂时遥领凉州!”
听到遥领二字,李世民知道了,皇帝这不过是给他加个虚衔,什么凉州总管,总管九州,啥也不是。
看来皇帝是要以此打消他请缨挂帅的想法了。
皇帝又交给卢宽几道诏令。
平定河西的安兴贵安修仁兄弟,皆封国公拜大将军。
太常少卿李仲文与王行敏、刘世让六将,轻敌大败,丧师辱国,都被免职,除职为民,许白衣效力军中,将功赎罪。
行军副总管李逸,不仅无罪还有功,赐绢千匹,晋金紫光禄大夫,封安定郡开国公爵,
授灵石道行军总管,
使持节,吕、介、浩三州诸军事,检校吕州总管。
对这个能打胜仗,能稳住局势的年轻人,皇帝再一次破格重用。
“并州传回来的消息,李逸在雀鼠谷围住了刘武周大将黄子英数千精锐,介休城抵抗并击退敌将寻相,
齐王元吉也率并州将士抵抗并击退宋金刚两万人马,”
皇帝咬着冰块,下旨恢复齐王元吉并州总管之职,命宇文歆、刘德威、刘政会、窦诞等共同协助齐王镇守并州。
“陛下,元吉年少不知军事,大敌当前,岂能把太原交给他。臣请求立即派兵北上河东,早日扫除武周,否则贻误战机,就再难收拾了。”李世民痛心疾首。
这个时候,还要恢复元吉的并州总管之职,这不是拿河东开玩笑吗?
右仆射裴寂出列。
“陛下,臣愿为陛下分忧,率军往河东。”
“好,”李渊一口应下,“以右仆射裴寂为晋州道行军总管,左武卫大将军姜宝谊为副总管,
内史侍郎唐俭为行军长史,陕州总管永安王孝基为行军司马,右骁卫大将军、河间郡公刘弘基为行军总管,
另李仲文、刘世让诸将,并受右仆射节制,”
“朕并许右仆射便宜行事特权。”
“灵石道行军总管李逸,并受节制。”
皇帝给老伙计裴寂调了四万大军,其中在灵石的李逸一道。从陕州、怀州抽调李孝基、刘弘基两总管,也各有一万多人。
再从关中抽调一万余人。
总共是四万战兵,配两万辅兵,李渊也是把所有能调的家底都调上去了,关中只剩下了新编的关中十二军三万人,其中还有大半是新点选府兵。
李渊对于裴寂还是很信任的,
毕竟还给他派了左武卫大将军姜宝谊、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从征,
内史侍郎唐俭做长史,也是元谋功臣,很有本事,永安王李孝基也出镇陕州大半年。
灵石还有个福将李逸呢。
而刘武周入侵河东以来,表现的也只能说一般。
两个月了,就攻下了榆次、平遥两座县城而已,李仲文那还是轻敌大意中伏,一座介休城他们都拿不下,更别说太原了。
李渊觉得之前世民有些过于危言耸听了,
就算刘武周拉着一万突厥军入寇,可现在刘武周总共也才投入了三万余人马,太原城完全可以守的住,
裴寂带着这么多大将、精兵,必然能够迅速改变战场形势,将敢于深入并州的刘武周军扫灭,说不定还能顺势收复代北诸州。
只要裴寂别犯李仲文那样的错就行了。
甚至只要裴寂兵到了灵石,那雀鼠谷里黄子英数千人马,就难逃被歼灭命运。
裴寂总领姜宝谊、刘弘基、李孝基、李逸四行军总管兵马,不出三个月,应当能够击败入侵的刘武周军了。
河西已平定,
若再安定河东,
那大唐就能腾出手来,专心先对付洛阳王世充,灭掉那个郑帝,拿下洛阳,实现两京在手天下我有的战略计划。
李渊相信,只要大唐拿下两京,则天下大势必明,那些小股的割据势力,地方上的豪强士人,必都将归附大唐。
不像如今,
许多门阀世家都在骑墙观望,几面下注,而一些小豪强小士族,干脆就归隐家乡,都不肯出来做官。
大唐现在不论是朝廷中央,还是地方州县,都严重官吏不足,许多人都还在观望,等着形势更明朗。
廷议结束,
李世民怒气冲冲甩袖而去,他实在无法相信,父亲宁愿让裴寂挂帅也不用他,裴寂会打仗吗?
他除了擅长吃喝玩乐还会什么?在李世民看来,裴寂能力远不如刘文静,根本不够资格为宰相。
更别说现在还让他去挂帅出征。
远在千里之外的河东介州。
六月丁未,初十,闷热无风。
介休城头,城头唐字旌旗在热浪中低垂。
守将舔了舔干裂的嘴唇,望着城外连绵的汉军营,在一旁边还有一片突厥人的毡帐,立着白色的旗帜,上面绘着狼。
“将军,援兵什么时候能到,我们都坚守了两个月了,围城两月,粮草已绝,怎么办?”
守将喉咙都干冒烟了,从亲兵手里接过水袋,打开就仰头猛灌,可喝了一肚子水,仍然解不得渴,更抵不得饿。
介休城守军已经断粮三日,
连麦麸谷糠现在都成了争抢之物,价格卖的比以前的粮食还贵。
芒种时城外的麦子熟了,可他们却无法出城收割,更没办法征粮,介休兵力有限,守城还勉强,出城根本不是那寻相手下马邑汉军对手,更不是突厥轻骑的对手。
几次派出去征粮的队伍,最后都没能回来,守将也只能不再派人出城。
“实在没办法,那就找城里的大户们借粮。”
“将军,都借了好几次了,已经借不出来粮了。”
将军回望城中,
城北有一白色高塔,他在这城墙上也看的清清楚楚,那白塔是城中有名的龙泉寺中的九层佛塔。
“龙泉寺,向龙泉寺借粮,谁不知晓介休城龙泉寺最富,那道澄和尚身上的袈裟都是紫金的,紫袍上有许多金线织成。”
龙泉寺拥有许多寺田,还有许多作坊,也放贷香积厨钱,长生库抵押典当。
城中大户没粮了,但龙泉寺肯定还有粮,而且肯定不少。
之前守将也一直没找龙泉寺,这些和尚不好招惹,尤其是那个住持道澄,得皇帝赐下紫金袈裟,跟并州的齐王也向来关系好。
他的粮不好轻易借,可现在顾不得了。
“你带人去龙泉寺跟道澄借粮,先借三千石,战后必还,按寺中借贷规矩给他利息。”
“将军,龙泉寺的粮可不好借,先前我们去借粮,连寺门都没进,就被赶出来了,他们有护法武僧。”
“你们是愿意饿死,还是想吃上饱饭?武僧?他们的僧棍,难道还比你们的弓弩更强?”
“真要硬借?”
“真要饿急了,人都能相食,还怕几个秃驴,他们要是再敢阻拦,直接杀无赦,老子正好抄了他的庙,多少粮都拿来充公。”将军咬牙骂道。
·
(本章完)
陷伊州陷义州,陷榆次陷平遥。
介休被围,太原被围,谷州被围,西济州被围,
太子在原州因驰猎无度导致士卒逃亡过半。
心力交瘁,
皇帝一晚上都没有睡好,次日顶着两个黑眼圈早朝。
早朝过后,召一众宰相重臣廷议。
皇帝双眼布满红血丝,有些无精打采的扶着龙纹凭几,看着丹墀阶下乌纱幞头攒动的紫袍重臣们,
他打开鎏金冰鉴,从里面拿出一块冰,扔进嘴里含着。
那丝丝凉意总算让他精神了一些。
“陛下,臣愿假精兵三万,荡平武周,安定河东。”
廷议一开始,李世民就迫不及待的出列请求挂帅征河东。
尚书右仆射裴寂抬眼,举着象牙笏出列。
“陛下,昨日秦王带刀闯宫,惊扰圣驾,臣请有司议罪,王子犯法,当与庶民同罪。昨日当值监门校尉已被宫门斩首,秦王也该问罪。秦王说是误带刀入,若按八议减罪,那当处徒刑三年,可以铜赎罪,罚铜二十斤。”
李渊嚼冰块,嘎吱嘎吱响。
“大理少卿孙伏伽何在?”皇帝点名。
大理卿郎楚之安抚山东不在朝,便点了这位少卿。
罚铜二十斤,对于秦王来说,这不值一提的小事,可如果因为这事定罪,那就远不是二十斤铜的事。
孙伏伽出列。
面对这个烫手山芋,他直言道:“陛下若是念秦王之功绩和皇子身份,便不由法司依法律处断。
若依法律,大唐律中并无专讲误带兵器入宫禁的条文,只能援引职制律中御前过误诸条,可以比附量刑,诸合和御药,误不如本方,及封题误者,医官绞;诸造御膳,误犯食禁者,主食者绞;诸御辜舟船,误不牢固者,工匠绞。
按律,上述过误都属十恶中大不敬,不得八议减刑。
然带刀入宫,律无正条,十恶也不载,只是与上述诸御前过误比附类推,故仍可进行八议。”
孙伏伽也聪明,
他提出没有明确律法条文规定该定什么罪,这事得大臣廷议,按八议减罪。
山芋又递出去了。
李渊、裴寂也并不是真要杀了李世民,只是要借这事点一点他。
于是一番廷议过后,结果是秦王并非故意带刀入宫面圣,所犯又非十恶,可以免死。
甚至念及秦王的皇子身份和功劳,只罚铜二十斤。
李世民黑着脸跪坐在那,听着大臣们议他的罪。
等最后结果是罚二十斤铜,他脸更黑了,他们就是故意要让他难堪,要打压他的威望。
李渊嚼着冰块,将儿子的表情尽收眼底。
可一想到太子在原州,驰猎过度导致过半士卒逃散,他嚼冰块又加了些力度。
嚼完一块冰,李渊缓缓开口。
“希望秦王引以为戒,不要干犯律法,一会记得把二十斤铜交了。”
“臣遵旨,”李世民咬牙出列拜道。
接受完这羞辱,他继续请求带兵。
皇帝将面前的一道明黄卷轴交给卢宽宣读。
“京室殷阜,钩陈严秘,肃遏警巡,职务尤重。然而玉门遐阻,控御垂荒,金城冲要,尉候攸属。宣风作牧,亲贤是寄。太尉尚书令雍州牧陕东道大行台右武候大将军上柱国秦王世民,地实藩枝,任惟心膂。职参三事,功著二南········
宜摄九门,总司八校。抚莅河右,允兼望实。可使持节凉甘爪鄯肃会兰河廓九州诸军事凉州总管。其太尉尚书令雍州牧陕东道行台右武候大将军上柱国如故。”
李世民一时愣住。
当初他征薛举大捷,正要横扫陇右河西时,皇帝一道诏令,调他任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。
现在他请求带兵征河东刘武周,只要三万兵,结果皇帝却又一道诏令授他凉州总管,总管九州军事。
九州,凉、甘、瓜、鄯、肃、会、兰、河、廓也,正是平定河西李轨后,设立的九个州。
“陛下,河西已平,杨仁恭安抚河西,又须何臣总管凉州?”李世民问。
“黄门侍郎杨恭仁是检校凉州总管,”李渊道。
“那臣还是陕东道大行台,分身乏术。”
“你暂时遥领凉州!”
听到遥领二字,李世民知道了,皇帝这不过是给他加个虚衔,什么凉州总管,总管九州,啥也不是。
看来皇帝是要以此打消他请缨挂帅的想法了。
皇帝又交给卢宽几道诏令。
平定河西的安兴贵安修仁兄弟,皆封国公拜大将军。
太常少卿李仲文与王行敏、刘世让六将,轻敌大败,丧师辱国,都被免职,除职为民,许白衣效力军中,将功赎罪。
行军副总管李逸,不仅无罪还有功,赐绢千匹,晋金紫光禄大夫,封安定郡开国公爵,
授灵石道行军总管,
使持节,吕、介、浩三州诸军事,检校吕州总管。
对这个能打胜仗,能稳住局势的年轻人,皇帝再一次破格重用。
“并州传回来的消息,李逸在雀鼠谷围住了刘武周大将黄子英数千精锐,介休城抵抗并击退敌将寻相,
齐王元吉也率并州将士抵抗并击退宋金刚两万人马,”
皇帝咬着冰块,下旨恢复齐王元吉并州总管之职,命宇文歆、刘德威、刘政会、窦诞等共同协助齐王镇守并州。
“陛下,元吉年少不知军事,大敌当前,岂能把太原交给他。臣请求立即派兵北上河东,早日扫除武周,否则贻误战机,就再难收拾了。”李世民痛心疾首。
这个时候,还要恢复元吉的并州总管之职,这不是拿河东开玩笑吗?
右仆射裴寂出列。
“陛下,臣愿为陛下分忧,率军往河东。”
“好,”李渊一口应下,“以右仆射裴寂为晋州道行军总管,左武卫大将军姜宝谊为副总管,
内史侍郎唐俭为行军长史,陕州总管永安王孝基为行军司马,右骁卫大将军、河间郡公刘弘基为行军总管,
另李仲文、刘世让诸将,并受右仆射节制,”
“朕并许右仆射便宜行事特权。”
“灵石道行军总管李逸,并受节制。”
皇帝给老伙计裴寂调了四万大军,其中在灵石的李逸一道。从陕州、怀州抽调李孝基、刘弘基两总管,也各有一万多人。
再从关中抽调一万余人。
总共是四万战兵,配两万辅兵,李渊也是把所有能调的家底都调上去了,关中只剩下了新编的关中十二军三万人,其中还有大半是新点选府兵。
李渊对于裴寂还是很信任的,
毕竟还给他派了左武卫大将军姜宝谊、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从征,
内史侍郎唐俭做长史,也是元谋功臣,很有本事,永安王李孝基也出镇陕州大半年。
灵石还有个福将李逸呢。
而刘武周入侵河东以来,表现的也只能说一般。
两个月了,就攻下了榆次、平遥两座县城而已,李仲文那还是轻敌大意中伏,一座介休城他们都拿不下,更别说太原了。
李渊觉得之前世民有些过于危言耸听了,
就算刘武周拉着一万突厥军入寇,可现在刘武周总共也才投入了三万余人马,太原城完全可以守的住,
裴寂带着这么多大将、精兵,必然能够迅速改变战场形势,将敢于深入并州的刘武周军扫灭,说不定还能顺势收复代北诸州。
只要裴寂别犯李仲文那样的错就行了。
甚至只要裴寂兵到了灵石,那雀鼠谷里黄子英数千人马,就难逃被歼灭命运。
裴寂总领姜宝谊、刘弘基、李孝基、李逸四行军总管兵马,不出三个月,应当能够击败入侵的刘武周军了。
河西已平定,
若再安定河东,
那大唐就能腾出手来,专心先对付洛阳王世充,灭掉那个郑帝,拿下洛阳,实现两京在手天下我有的战略计划。
李渊相信,只要大唐拿下两京,则天下大势必明,那些小股的割据势力,地方上的豪强士人,必都将归附大唐。
不像如今,
许多门阀世家都在骑墙观望,几面下注,而一些小豪强小士族,干脆就归隐家乡,都不肯出来做官。
大唐现在不论是朝廷中央,还是地方州县,都严重官吏不足,许多人都还在观望,等着形势更明朗。
廷议结束,
李世民怒气冲冲甩袖而去,他实在无法相信,父亲宁愿让裴寂挂帅也不用他,裴寂会打仗吗?
他除了擅长吃喝玩乐还会什么?在李世民看来,裴寂能力远不如刘文静,根本不够资格为宰相。
更别说现在还让他去挂帅出征。
远在千里之外的河东介州。
六月丁未,初十,闷热无风。
介休城头,城头唐字旌旗在热浪中低垂。
守将舔了舔干裂的嘴唇,望着城外连绵的汉军营,在一旁边还有一片突厥人的毡帐,立着白色的旗帜,上面绘着狼。
“将军,援兵什么时候能到,我们都坚守了两个月了,围城两月,粮草已绝,怎么办?”
守将喉咙都干冒烟了,从亲兵手里接过水袋,打开就仰头猛灌,可喝了一肚子水,仍然解不得渴,更抵不得饿。
介休城守军已经断粮三日,
连麦麸谷糠现在都成了争抢之物,价格卖的比以前的粮食还贵。
芒种时城外的麦子熟了,可他们却无法出城收割,更没办法征粮,介休兵力有限,守城还勉强,出城根本不是那寻相手下马邑汉军对手,更不是突厥轻骑的对手。
几次派出去征粮的队伍,最后都没能回来,守将也只能不再派人出城。
“实在没办法,那就找城里的大户们借粮。”
“将军,都借了好几次了,已经借不出来粮了。”
将军回望城中,
城北有一白色高塔,他在这城墙上也看的清清楚楚,那白塔是城中有名的龙泉寺中的九层佛塔。
“龙泉寺,向龙泉寺借粮,谁不知晓介休城龙泉寺最富,那道澄和尚身上的袈裟都是紫金的,紫袍上有许多金线织成。”
龙泉寺拥有许多寺田,还有许多作坊,也放贷香积厨钱,长生库抵押典当。
城中大户没粮了,但龙泉寺肯定还有粮,而且肯定不少。
之前守将也一直没找龙泉寺,这些和尚不好招惹,尤其是那个住持道澄,得皇帝赐下紫金袈裟,跟并州的齐王也向来关系好。
他的粮不好轻易借,可现在顾不得了。
“你带人去龙泉寺跟道澄借粮,先借三千石,战后必还,按寺中借贷规矩给他利息。”
“将军,龙泉寺的粮可不好借,先前我们去借粮,连寺门都没进,就被赶出来了,他们有护法武僧。”
“你们是愿意饿死,还是想吃上饱饭?武僧?他们的僧棍,难道还比你们的弓弩更强?”
“真要硬借?”
“真要饿急了,人都能相食,还怕几个秃驴,他们要是再敢阻拦,直接杀无赦,老子正好抄了他的庙,多少粮都拿来充公。”将军咬牙骂道。
·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