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1章 李逸的敢死军团
第301章李逸的敢死军团
“大捷?李逸?”
李元吉一脸怀疑,“叔方,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?”
“大王,捷报我拿来了,大王自己看,写的很详细的,真的挺惊人的大捷!”他在大字上加重了几分语气。
“他一个十七岁的家伙,比我还小几个月,能打什么大捷?”
李元吉接过,
翻开一看,卷轴上的字倒是写的挺好,“这就是传闻中的李逸瘦筋体字吧,确实还挺有特色,”
他很快不言语,
眼睛瞪的很大,一目十分,迅速的把整个捷报内容都看完了,确实写的很详细,从李逸派李仲文率三千人马增援浩州,成功破敌入城,再到永安堡姬思恭派于筠劫离石胡粮队,让浩州城下离石胡面临断粮危机,
敌拓定王刘六儿奉命攻永安堡,却在永安堡下主动向李逸请降。
李逸调刘六儿三千人马,让他进攻黄子英的贾胡堡,粟特萨保虞闰内应开城,一举生擒黄子英,
黄子英五千部下投降,李逸还解救出李仲文先前中伏被俘的五千部下。
如今李逸在冷泉关整编兵马,
居然拉出了一支两万人的军团,正在向浩州进军。
“这,”
“这怎么可能?”
李元吉吭哧半天,也只憋出来这么一句话。
“是有点让人惊讶,可这捷报盖着李逸的大印,他可不敢谎报。”
李元吉把捷报又看了一遍,然后有些气愤的扔到一边,“这家伙走狗屎运,好事都让他碰上了啊。
离石胡缺粮,刘六儿率七千人主动投降,贾胡堡萨保虞闰,跟黄子英生隙,又主动向他请降,愿为内应。
最后贾胡堡是刘六儿率自己的三千人,在虞闰的内应下开城,擒住了黄子英,然后黄子英劝降了自己手下,顺便救出了五千官兵,
你说这不是狗屎运是什么,
这前后他李逸出了什么力气?”
谢叔方也不得不点头道:“确实,难怪圣人都几次称李逸为福将,这家伙确实运气惊人。”
“他娘的,老子怎么就没这么好运气。”李元吉很生气,这些大捷,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。
原本介、浩都是他并州总管府下,但现在已经被皇帝划出到了吕州总管府。
他这边丢了五城了,
李逸却打出这么大胜仗。
同样是十七岁,他怎么这么牛逼?
“大王,还要把绢马金银,悄悄送去浩州吗?”
“送,李逸虽然运气好,可也改变不了什么,这小子还真以为自己本事了得?还他娘的组起两万大军,这黄子英、刘六儿的人马就一万多,这整编在一起,能信吗?”
“只怕一打起来,就都跑了,甚至说不定人家来个阵前倒戈,把他俘虏了。”
“这样整编,确实有点太想当然了,隐患挺大。”谢叔方也同意这观点。一万四的战兵,这降兵倒占了一万,这家伙胆子太大了。“
李元吉得意的笑了起来,“等着吧,估计要不了多久,这败讯就传来了。”
···
冷泉关,
扼守雀鼠谷北口,地处晋中盆地南端,三晋腹地之咽喉,扼南北交通之要冲。
冷泉关守将李德奖向李逸介绍此关,“据说此关最早是汉高祖刘邦为拒匈奴而设,因关口附近有一寒冷泉水而得名。此处还有一个名字,叫阳凉关。”
冷泉关设立在太岳山余脉高高的山峰上,高耸的堡门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。
三晋雄关,河东重镇。
冷泉关还有一座冷泉驿,充分的见证了此地的重要性。
“没想到总管突然就干了这么件大事啊,”李德奖看着在关下汇聚扎营的各路人马,充满着羡慕。
不声不响,立下大功。
羡慕啊,
李仲文率三千人马突破浩州城外几万敌人封锁,甚至直接正面击败一万敌人拦截,进入城中,还斩首几百。
于筠率数百骑就敢绕道敌后,劫其粮草五千石,斩首数百,夺马骡数百。
而现在李逸更是夺贾胡堡擒黄子英,还解救出五千被俘官兵,收降一万两千敌军。
他在冷泉关,是连点汤都没赶上喝啊。
“无逸啊,咱们可是好兄弟啊,你不能忘记哥哥啊,打浩州,一定要带上我。”
“可冷泉关我放心不下啊。”
“不行,一定得带我,不能你们光大块吃肉,我连汤都捞不着一口啊。”
“行。”李逸磨不过这家伙,谁让他爹是托塔天王呢,按说李德奖外号当叫木吒,可惜李靖只有两个儿子,没有哪吒。
两万人马齐聚,冷泉关山下,漫山遍野都是,十分壮观。
李逸的整编计划,
李德奖等将校有些担忧,
“两万人马,乡勇民夫占了六千,剩下一万四,这新降之兵占了一万,咱们的人只有四千,其中还有两千是刚解救回来的,一个个瘦的皮包骨,一时半会也没有什么战斗力,
这样会不会太冒险了?”
“刘六儿已经证明过自己了,至于黄子英部,混编后也只是少数,黄子英等主要军官仍留在中军。”
“等浩州解围后,再做调整。”
趁敌人粮草不足,器械还没准备充分的时候发起反攻,正是关键窗口期,否则等刘武周军在河东攻陷的地盘越来越多,就能不断滚雪球,招募更多人马。
甚至随着时间推移,浩州城下敌军也会打造出许多攻城器械,到时守城可就不好守。
“我向太原城去信,报告贾胡堡大捷,同时也请太原出兵,一起增援浩州。”
“太原城不会出兵吧,自刘武周入侵,太原城就跟缩头乌龟一样,都说太原总管府有精兵三万,城中还有可供军十年的储粮,
结果仗打到现在,基本上就没有看到并州总管府的兵。”
李逸对太原那位也没抱什么太大希望,但他还是派人过去联络,一来是通报情况,让他们也能对战场形势有更好掌握,二来嘛,他还是希望太原能出点兵的,
哪怕随便派点来,只要这旗号出现,也能起到不少作用的。
李仲文都能给自己洗涮耻辱,太原说不定真会出兵呢。
李逸下令,煮饭炖肉,先让两万人马饱餐一顿再说。
为了这顿饭,李逸也是提前就做准备,各处调拨物资,向灵石、孝义几地百姓购羊买猪。
夕阳西下,
冷泉关下杀猪宰羊忙,
当肉香弥漫,两万将士都吃上了香喷喷的烂肉面。
李逸也打了一大碗烂肉面,跟士兵们一样蹲在地上大口吃着。李德奖圪蹴在他旁边,苦笑道:“收编的溃卒,刘武周的降兵,投降的离石胡,还有乡勇、民夫,
咱这两万人看着挺多,可真要上阵,只怕是中看不中用啊。”
李逸却是笑道:“只要中看就行,你以为刘武周、刘季真他们就有多精锐?大家其实都差不多,菜鸡互啄罢了。”
他指着这满山的人马,
“想当年隋炀帝雁门被突厥二十万精骑围困,雁门郡二十一座城被攻破了十九座,
当时才年仅十六岁的秦王殿下,主动随屯卫将军云定兴勤王,他们手下并没有多少人马。面对突厥始毕可汗大军,秦王却没有畏惧,献多备旗鼓,虚张声势的计谋·······”
李逸一边吃面,一边讲起李世民当年初出茅庐第一战,是如何的智谋了得。
虽然雁门之围,并不是因为李世民他们这支勤王军吓退的始毕可汗,但确实也起到了一些作用,加上义成公主送来消息说铁勒在草原叛乱,而各路隋军也在赶来,最后始毕可汗才退兵的。
“我们又不是要歼灭浩州城下的那些敌人,只要吓退他们就行了。”
一顿烂肉面,
让全军两万人都吃的心满意足,士气都大增。
好好休整一夜,
次日一早,李逸整编兵马。
两万人马,一万四战兵,六千辅兵,总共分为七军。四千唐军,都编在中军。
四千黄子英部六千刘六儿部,则混编,每队五十人,黄子英部二十人,刘六儿部三十,队头以及上子营、军的主官,都由李逸派唐军官担任,
两降部的军官担任副职。
而降军原子总管以上的军官,李逸全都留在他的中军,随营参谋。
对于这样一个整编方案,不论是黄子英还是刘六儿都没有意见,也不敢有意见。
李逸授两人行营副总管之职,实际也是架空二人,不给实际领兵。
名册上,
写满两万将士名字。
李逸杀白马祭旗,举着将士名册,“尔等现在起,都是我吕州总管府的兵,也都是灵石道行营的将士,
出兵浩州,破敌立功,尔等名字都将上报朝廷请功授勋!”
冷泉关前,
两万人整编成七军,李逸特意让多制作三倍军旗,又多备鼓角。
次日,七军出征,向北而行,各军轻骑开路侦察,沿路鼓角不断,旌旗翻涌,
竟有铺天盖地之势。
七月十五,
浩州城外,
刘武周军寻相军营,
寻相看着面前一封接一封的急报,面色阴沉,各种消息纷杂,一时竟难辨真假。
“并州总管李元吉派赵文恪率一千步骑从太原正往浩州来。”
“吕州总管李逸亲率两万大军正向浩州来。”
“唐右仆射裴寂率四总管六万人马,已过晋州,正在穿行雀鼠谷,正直奔介休。”
“刘季真之季刘六儿降唐,为李逸破贾胡堡后,如今又引唐军直奔离石而去。”
另一边的案上,则是各营请粮的文书,他麾下五千人马,只余七日之粮。张万岁营五千人,也只余十日之粮。
原本早就该到的粮车,迟迟未至。
黄子英在贾胡堡被俘后,已经率部降唐,他的补给粮队迟迟未到,也许是被黄子英率部袭击。
“报!”
亲兵带着浑身汗湿透的侦骑进帐,
“禀总管,游骑兵在隰城东南三十里发现大量唐军正向浩州而来。”
“有多少?”
“看旗帜,可能有五六万人。”
寻相一听五六万人,惊的腾一下就站了起来。
“多少?”他惊声大喝。
“看旗帜,可能有五六万,队伍浩荡,前后得有几十里,行进时兵马烟尘滚滚,遮天蔽日,声势骇人。”
寻相怔怔出神好一会,颓然坐下。
“五六万人,”
他从桌上翻找,找到其中一份情报,上面说的是唐右仆射裴寂被授为晋州道行军总管,统四总管六万大军来河北,
再翻出一道情报,上面则说裴寂大军已过霍邑,进了雀鼠谷,还说他正奔介州而去。
“裴寂,李逸,看来是灵石的李逸得到了裴寂的增援,”
“不对,李逸两万,裴寂六万,数量上对不上,看来裴寂还分兵去介休了,
那刘六儿率部引唐军攻离石,看来也是真的了。”
“嘶!”
寻相倒吸一口凉气。
对上了,全都对上了,李逸两万,裴寂六万,刘六儿部七千,黄子英部五千,还有太原来的援兵。
嘶!
寻相心头大骇,再也坐不住,赶紧就往张万史那跑。
“老张,大事不好,唐军大军合围,咱们要被围住了,得赶紧撤!”
张万岁听完寻相说明的情况,也是直吸凉气,
“娘的,唐军这次怎么来这么快!”
“那不还得怪刘季真之弟降唐,娘的,这狗奴降唐,还替李逸破了贾胡堡,打通了雀鼠谷,这才让裴寂能这么快就过来。”
张万岁也有些慌,“那咱们得赶紧撤。”
“要不要告诉刘季真一声?”
“告诉他个卵,让他留在后面,拖一拖唐军也好。”
张万岁咬牙,“咱往哪撤?”
“先撤到介休城,赶紧派人向宋王和陛下禀报,他娘的,这么多唐军杀过来,这次可麻烦了。”
“是啊,太原城没能拿下,这援军又至,一个不好,咱们反倒要被围了。”
“赶紧撤吧,其它的回头再说,再不走就怕来不及了。”
面对浩州城的坚守,他们在这围了许久,也是毫无办法,如今有大军来援,那还不赶紧跑。
尤其是之前已经验证了刘六儿永安堡下率七千人投降,贾胡堡黄子英兵败被俘投降的消息后,他们现在已经有点惊弓之鸟的感觉了。
一有风吹草动,就感觉是风声鹤唳,都感觉草木皆兵了。
“这一切都怪刘季真这狗奴,这些稽胡真是一点也不能相信!”
寻相、张万岁忽忽撤退,连大营都没管了。
突厥骑兵也紧随而去。
刘季真扎营在浩州西面,听到消息时还很惊愕,
“他们全撤了?”
“对,撤的非常匆忙,直接弃营而走。”
刘季真皱眉,突然一巴掌重重的拍在大腿上:“不好,他娘的,这些狗贼,
定是唐关中援兵到了,撤,赶紧传令,立即西撤,回离石。”
(本章完)
“大捷?李逸?”
李元吉一脸怀疑,“叔方,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?”
“大王,捷报我拿来了,大王自己看,写的很详细的,真的挺惊人的大捷!”他在大字上加重了几分语气。
“他一个十七岁的家伙,比我还小几个月,能打什么大捷?”
李元吉接过,
翻开一看,卷轴上的字倒是写的挺好,“这就是传闻中的李逸瘦筋体字吧,确实还挺有特色,”
他很快不言语,
眼睛瞪的很大,一目十分,迅速的把整个捷报内容都看完了,确实写的很详细,从李逸派李仲文率三千人马增援浩州,成功破敌入城,再到永安堡姬思恭派于筠劫离石胡粮队,让浩州城下离石胡面临断粮危机,
敌拓定王刘六儿奉命攻永安堡,却在永安堡下主动向李逸请降。
李逸调刘六儿三千人马,让他进攻黄子英的贾胡堡,粟特萨保虞闰内应开城,一举生擒黄子英,
黄子英五千部下投降,李逸还解救出李仲文先前中伏被俘的五千部下。
如今李逸在冷泉关整编兵马,
居然拉出了一支两万人的军团,正在向浩州进军。
“这,”
“这怎么可能?”
李元吉吭哧半天,也只憋出来这么一句话。
“是有点让人惊讶,可这捷报盖着李逸的大印,他可不敢谎报。”
李元吉把捷报又看了一遍,然后有些气愤的扔到一边,“这家伙走狗屎运,好事都让他碰上了啊。
离石胡缺粮,刘六儿率七千人主动投降,贾胡堡萨保虞闰,跟黄子英生隙,又主动向他请降,愿为内应。
最后贾胡堡是刘六儿率自己的三千人,在虞闰的内应下开城,擒住了黄子英,然后黄子英劝降了自己手下,顺便救出了五千官兵,
你说这不是狗屎运是什么,
这前后他李逸出了什么力气?”
谢叔方也不得不点头道:“确实,难怪圣人都几次称李逸为福将,这家伙确实运气惊人。”
“他娘的,老子怎么就没这么好运气。”李元吉很生气,这些大捷,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。
原本介、浩都是他并州总管府下,但现在已经被皇帝划出到了吕州总管府。
他这边丢了五城了,
李逸却打出这么大胜仗。
同样是十七岁,他怎么这么牛逼?
“大王,还要把绢马金银,悄悄送去浩州吗?”
“送,李逸虽然运气好,可也改变不了什么,这小子还真以为自己本事了得?还他娘的组起两万大军,这黄子英、刘六儿的人马就一万多,这整编在一起,能信吗?”
“只怕一打起来,就都跑了,甚至说不定人家来个阵前倒戈,把他俘虏了。”
“这样整编,确实有点太想当然了,隐患挺大。”谢叔方也同意这观点。一万四的战兵,这降兵倒占了一万,这家伙胆子太大了。“
李元吉得意的笑了起来,“等着吧,估计要不了多久,这败讯就传来了。”
···
冷泉关,
扼守雀鼠谷北口,地处晋中盆地南端,三晋腹地之咽喉,扼南北交通之要冲。
冷泉关守将李德奖向李逸介绍此关,“据说此关最早是汉高祖刘邦为拒匈奴而设,因关口附近有一寒冷泉水而得名。此处还有一个名字,叫阳凉关。”
冷泉关设立在太岳山余脉高高的山峰上,高耸的堡门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。
三晋雄关,河东重镇。
冷泉关还有一座冷泉驿,充分的见证了此地的重要性。
“没想到总管突然就干了这么件大事啊,”李德奖看着在关下汇聚扎营的各路人马,充满着羡慕。
不声不响,立下大功。
羡慕啊,
李仲文率三千人马突破浩州城外几万敌人封锁,甚至直接正面击败一万敌人拦截,进入城中,还斩首几百。
于筠率数百骑就敢绕道敌后,劫其粮草五千石,斩首数百,夺马骡数百。
而现在李逸更是夺贾胡堡擒黄子英,还解救出五千被俘官兵,收降一万两千敌军。
他在冷泉关,是连点汤都没赶上喝啊。
“无逸啊,咱们可是好兄弟啊,你不能忘记哥哥啊,打浩州,一定要带上我。”
“可冷泉关我放心不下啊。”
“不行,一定得带我,不能你们光大块吃肉,我连汤都捞不着一口啊。”
“行。”李逸磨不过这家伙,谁让他爹是托塔天王呢,按说李德奖外号当叫木吒,可惜李靖只有两个儿子,没有哪吒。
两万人马齐聚,冷泉关山下,漫山遍野都是,十分壮观。
李逸的整编计划,
李德奖等将校有些担忧,
“两万人马,乡勇民夫占了六千,剩下一万四,这新降之兵占了一万,咱们的人只有四千,其中还有两千是刚解救回来的,一个个瘦的皮包骨,一时半会也没有什么战斗力,
这样会不会太冒险了?”
“刘六儿已经证明过自己了,至于黄子英部,混编后也只是少数,黄子英等主要军官仍留在中军。”
“等浩州解围后,再做调整。”
趁敌人粮草不足,器械还没准备充分的时候发起反攻,正是关键窗口期,否则等刘武周军在河东攻陷的地盘越来越多,就能不断滚雪球,招募更多人马。
甚至随着时间推移,浩州城下敌军也会打造出许多攻城器械,到时守城可就不好守。
“我向太原城去信,报告贾胡堡大捷,同时也请太原出兵,一起增援浩州。”
“太原城不会出兵吧,自刘武周入侵,太原城就跟缩头乌龟一样,都说太原总管府有精兵三万,城中还有可供军十年的储粮,
结果仗打到现在,基本上就没有看到并州总管府的兵。”
李逸对太原那位也没抱什么太大希望,但他还是派人过去联络,一来是通报情况,让他们也能对战场形势有更好掌握,二来嘛,他还是希望太原能出点兵的,
哪怕随便派点来,只要这旗号出现,也能起到不少作用的。
李仲文都能给自己洗涮耻辱,太原说不定真会出兵呢。
李逸下令,煮饭炖肉,先让两万人马饱餐一顿再说。
为了这顿饭,李逸也是提前就做准备,各处调拨物资,向灵石、孝义几地百姓购羊买猪。
夕阳西下,
冷泉关下杀猪宰羊忙,
当肉香弥漫,两万将士都吃上了香喷喷的烂肉面。
李逸也打了一大碗烂肉面,跟士兵们一样蹲在地上大口吃着。李德奖圪蹴在他旁边,苦笑道:“收编的溃卒,刘武周的降兵,投降的离石胡,还有乡勇、民夫,
咱这两万人看着挺多,可真要上阵,只怕是中看不中用啊。”
李逸却是笑道:“只要中看就行,你以为刘武周、刘季真他们就有多精锐?大家其实都差不多,菜鸡互啄罢了。”
他指着这满山的人马,
“想当年隋炀帝雁门被突厥二十万精骑围困,雁门郡二十一座城被攻破了十九座,
当时才年仅十六岁的秦王殿下,主动随屯卫将军云定兴勤王,他们手下并没有多少人马。面对突厥始毕可汗大军,秦王却没有畏惧,献多备旗鼓,虚张声势的计谋·······”
李逸一边吃面,一边讲起李世民当年初出茅庐第一战,是如何的智谋了得。
虽然雁门之围,并不是因为李世民他们这支勤王军吓退的始毕可汗,但确实也起到了一些作用,加上义成公主送来消息说铁勒在草原叛乱,而各路隋军也在赶来,最后始毕可汗才退兵的。
“我们又不是要歼灭浩州城下的那些敌人,只要吓退他们就行了。”
一顿烂肉面,
让全军两万人都吃的心满意足,士气都大增。
好好休整一夜,
次日一早,李逸整编兵马。
两万人马,一万四战兵,六千辅兵,总共分为七军。四千唐军,都编在中军。
四千黄子英部六千刘六儿部,则混编,每队五十人,黄子英部二十人,刘六儿部三十,队头以及上子营、军的主官,都由李逸派唐军官担任,
两降部的军官担任副职。
而降军原子总管以上的军官,李逸全都留在他的中军,随营参谋。
对于这样一个整编方案,不论是黄子英还是刘六儿都没有意见,也不敢有意见。
李逸授两人行营副总管之职,实际也是架空二人,不给实际领兵。
名册上,
写满两万将士名字。
李逸杀白马祭旗,举着将士名册,“尔等现在起,都是我吕州总管府的兵,也都是灵石道行营的将士,
出兵浩州,破敌立功,尔等名字都将上报朝廷请功授勋!”
冷泉关前,
两万人整编成七军,李逸特意让多制作三倍军旗,又多备鼓角。
次日,七军出征,向北而行,各军轻骑开路侦察,沿路鼓角不断,旌旗翻涌,
竟有铺天盖地之势。
七月十五,
浩州城外,
刘武周军寻相军营,
寻相看着面前一封接一封的急报,面色阴沉,各种消息纷杂,一时竟难辨真假。
“并州总管李元吉派赵文恪率一千步骑从太原正往浩州来。”
“吕州总管李逸亲率两万大军正向浩州来。”
“唐右仆射裴寂率四总管六万人马,已过晋州,正在穿行雀鼠谷,正直奔介休。”
“刘季真之季刘六儿降唐,为李逸破贾胡堡后,如今又引唐军直奔离石而去。”
另一边的案上,则是各营请粮的文书,他麾下五千人马,只余七日之粮。张万岁营五千人,也只余十日之粮。
原本早就该到的粮车,迟迟未至。
黄子英在贾胡堡被俘后,已经率部降唐,他的补给粮队迟迟未到,也许是被黄子英率部袭击。
“报!”
亲兵带着浑身汗湿透的侦骑进帐,
“禀总管,游骑兵在隰城东南三十里发现大量唐军正向浩州而来。”
“有多少?”
“看旗帜,可能有五六万人。”
寻相一听五六万人,惊的腾一下就站了起来。
“多少?”他惊声大喝。
“看旗帜,可能有五六万,队伍浩荡,前后得有几十里,行进时兵马烟尘滚滚,遮天蔽日,声势骇人。”
寻相怔怔出神好一会,颓然坐下。
“五六万人,”
他从桌上翻找,找到其中一份情报,上面说的是唐右仆射裴寂被授为晋州道行军总管,统四总管六万大军来河北,
再翻出一道情报,上面则说裴寂大军已过霍邑,进了雀鼠谷,还说他正奔介州而去。
“裴寂,李逸,看来是灵石的李逸得到了裴寂的增援,”
“不对,李逸两万,裴寂六万,数量上对不上,看来裴寂还分兵去介休了,
那刘六儿率部引唐军攻离石,看来也是真的了。”
“嘶!”
寻相倒吸一口凉气。
对上了,全都对上了,李逸两万,裴寂六万,刘六儿部七千,黄子英部五千,还有太原来的援兵。
嘶!
寻相心头大骇,再也坐不住,赶紧就往张万史那跑。
“老张,大事不好,唐军大军合围,咱们要被围住了,得赶紧撤!”
张万岁听完寻相说明的情况,也是直吸凉气,
“娘的,唐军这次怎么来这么快!”
“那不还得怪刘季真之弟降唐,娘的,这狗奴降唐,还替李逸破了贾胡堡,打通了雀鼠谷,这才让裴寂能这么快就过来。”
张万岁也有些慌,“那咱们得赶紧撤。”
“要不要告诉刘季真一声?”
“告诉他个卵,让他留在后面,拖一拖唐军也好。”
张万岁咬牙,“咱往哪撤?”
“先撤到介休城,赶紧派人向宋王和陛下禀报,他娘的,这么多唐军杀过来,这次可麻烦了。”
“是啊,太原城没能拿下,这援军又至,一个不好,咱们反倒要被围了。”
“赶紧撤吧,其它的回头再说,再不走就怕来不及了。”
面对浩州城的坚守,他们在这围了许久,也是毫无办法,如今有大军来援,那还不赶紧跑。
尤其是之前已经验证了刘六儿永安堡下率七千人投降,贾胡堡黄子英兵败被俘投降的消息后,他们现在已经有点惊弓之鸟的感觉了。
一有风吹草动,就感觉是风声鹤唳,都感觉草木皆兵了。
“这一切都怪刘季真这狗奴,这些稽胡真是一点也不能相信!”
寻相、张万岁忽忽撤退,连大营都没管了。
突厥骑兵也紧随而去。
刘季真扎营在浩州西面,听到消息时还很惊愕,
“他们全撤了?”
“对,撤的非常匆忙,直接弃营而走。”
刘季真皱眉,突然一巴掌重重的拍在大腿上:“不好,他娘的,这些狗贼,
定是唐关中援兵到了,撤,赶紧传令,立即西撤,回离石。”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