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4章 模型改进
第154章 模型改进
不仅如此,高zt值热电材料的出现更会改变芯片架构,光-电-热一体化芯片成为可能,热电材料将废热直接转化为电能,供芯片内部传感器或边缘ai单元使用,实现能量闭环。
自冷却芯片普及,淘汰传统散热器,设备体积缩小至现有1/5。
从长期来看,这将直接导致量子芯片的发展,它缓解了量子比特退相干问题,超导量子芯片可在更高温度下运行,降低制冷成本90%,类脑芯片功耗降低至μw级,支持植入式医疗设备长期运行……
未来前景可谓是一片光明!
当然,展望未来时不免也要低头看看脚下的路。
现实是残酷的,根据肖教授提供的资料,目前他们能够做到的zt值只有0.92,不要说划时代的突破,甚至都没有达到商用1.5的标准。
“好!”
杨驰欣慰的点头,他喜欢这样高效的交流,也很满意陈辉的态度,就算实力差一点,只要愿意努力,他都是欢迎的。
“那你应该知道,zt值的计算公式是(sσt)/k,高zt值材料的制备主要有三种途径,要么通过增强电输运性能,通过能带工程,如能带收敛、多能谷效应提高s和σ,或者是解耦电声输运,通过微观结构调控实现电子与声子传输路径的分离,但是前面两种方法实现起来都太困难,即便能够得到高zt值材料,工业化的成本也太高,难以得到普及。”
“目前我们使用的方式主要还是抑制热传导,通过纳米结构、缺陷工程或复合材料设计降低晶格热导率。”
杨驰边走边介绍,“这次我们想要你做的主要是通过我们的实验数据,建立多尺度模型量化纳米缺陷、位错对热导率的贡献,如果能够找到一种算法或者多目标优化的方法,来平衡s、σ、k的竞争关系,那就更好了。”
说完他们已经来到了一处办公桌前,杨驰打开电脑,“这是目前我们实验采集到的27个样本的数据,你可以在这里研究,也可以拿u盘拷回去慢慢研究,但这些数据都是内部机密,还请不要外泄。”
“明白。”
陈辉点头,心神已经沉浸到了眼前的数据中。
“哎,又失败了。”
就在陈辉研究实验数据时,旁边传来一声叹息,“晶界散射模型明明预测热导率能降低30%……”
肖蒙摘下护目镜,看向旁边仪器采集数据计算出来的zt值,0.91,甚至比他们之前实验的效果还要更差,这不科学。
“我觉得我们之前的模型存在问题。”
杨驰来到肖蒙身边,看着前方实验仪器中合成的样品,笃定的说到,“老师先休息一下吧,我们请来了一位数学好手,如果能优化模型,应该会有所进展。”
“我怎么休息得下来。”
肖蒙摇头,“隔壁华科也有实验室在做这方面研究,据说他们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展,这个时候停下来,要是让他们先发表成果,我们之前的努力就都白费了。”
科研的世界同样是残酷的,全世界那么多研究者,免不了就撞了课题,数学如此,物理同样如此,慢一步,那可就满盘皆输,她不为自己考虑,也要考虑整个实验室大家付出的心血。
说完她下意识的看向陈辉,毫无疑问,现在陈辉已经坐在了关键的位置上,承载着他们的希望。
物理离不开数学,但并不是所有的物理学者都擅长数学,数学正好不是她的强项,想到自己堂堂一个教授,竟然还要仰仗一个本科生,她自己也觉得挺好笑的。
“别看他年轻,已经发表了一篇一区sci论文,还是imo满分金牌选手,实力应该不差的。”不等肖蒙说话,杨驰就解释了一句。
“我们的模型已经足够完善,即便是数学院的老师们前来,恐怕也找不到方向,现在我们需要一个拥有足够直觉的天才,凭借他强大的直觉,为我们找到这个模型的改进方向,他的确是不错的选择。”
“但愿吧!”
人是她请来的,她当然知道陈辉的履历,肖蒙迈步来到陈辉身旁,“你好,我是肖蒙,欢迎加入我们项目组,接下来就都靠你了!”
陈辉抬头看向这位充满英气的女生,很诧异老师口中的肖蒙教授竟然这么年轻,点头说到,“我尽量。”
肖蒙点头,“实验室中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问杨驰,我不在,他就是这里的负责人。”
杨驰是她收的第一个硕士研究生,深得她信任,也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。
这也是她急于出成果的原因之一,只有这个项目取得突破,她才可能升正教授,拥有博士点,到时候就能直接收杨驰当自己的博士了。
肖蒙没有再多说,连续做了几个小时实验的她转身走出实验室,她得去休息休息了。
专注于一件事时,时间总是过得飞快。
“先去吃点东西吧。”
杨驰忽然来到陈辉身边,提醒到。
陈辉这才注意到已经十二点多了,他竟然就这样盯着这十几个g的数据看了三个多小时。
“好。”
人是铁饭是钢,陈辉没有拒绝,起身,两人结伴往食堂走去。
“有思路了吗?”
杨驰随意的问道。
陈辉摇头。
当看到这些数据时,陈辉才恍然科研跟做题的区别。
无论是竞赛还是高考,出的题目都是有固定解法和答案的,至少,问题是明确的,让你证明什么,求解什么。
但科研并不是这样的,很多时候,你甚至都不知道问题是什么,即便你拥有一身屠龙术,可龙都没有,你又能屠什么呢?
甚至很多时候,都不一定有答案,这才是最让人绝望的,很可能你研究了几个月,几年的东西,根本就是错的,根本就没有答案!
想要在量级恐怖,如同星空般浩瀚的数据中找到通往真理的道路,不是那么容易的。
“没关系的,这原本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,你可以先看看相关的论文,我们给袁老师提供的资料里面也有推荐,慢慢来。”
杨驰拍了拍陈辉肩膀。
他的确很着急,但也明白,这急不来。
一直思考问题的陈辉草草吃了午饭,径直往实验室走去。
“你不回去休息一下吗?”
杨驰心情复杂的问道,“好好休息才能保持大脑清醒,才能更好的分析问题。”
“你先回去吧,我习惯了,没关系的。”
陈辉拒绝了对方的提议。
杨驰见状也掉转了方向,跟陈辉一起回到实验室,实验室不比教研室,一些仪器和材料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,尤其陈辉又是个新兵蛋子,要是发生了什么安全事故,他这个实验室值班人是要负责的,他也不想那样的事情发生。
他现在有些后悔没有坚持让陈辉把实验数据拷贝回去研究。
再次走进实验室,陈辉才注意到,这间实验室大约两百多平,其中一小部分摆放着桌子,是实验人员们临时办公的地方,其他地方则是被各种充满科幻气息的实验设备占据。
“这是放电等离子烧结炉,用于制备高密度纳米晶热电材料,比如硫化铋,通过脉冲电流快速烧结,减少晶粒粗化,最小功率20kw,最高温度可达2200摄氏度,最大压力通常为20t……”
见到陈辉好奇,杨驰如数家珍般的介绍起来,“这台算是中型炉,产自魔都晨华公司,两百万。”
陈辉暗暗咋舌,好家伙,这做物理实验就是在烧钱啊,跟数学研究似乎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画风。
“这是水热反应釜,用于实现碘掺杂硒化铜等材料的相变调控,通过高压高温环境合成特定晶体结构……”
接下来几天时间,陈辉早出晚归,连论文的事情都放到了一边,全身心的扑到了实验数据的处理和模型建立上,期间他也旁边了几次杨驰他们实验。
大家对陈辉倒是很热情,这反倒让陈辉有些不好意思起来,已经三天时间了,他还是没有什么思路。
这三天里,他不仅在研究数据,也找来了许多相关资料进行研究,数学和物理的熟练度都分别提升了2%,但模型的事情依旧一筹莫展。
肖蒙教授团队采用的模型脱胎于debye-callaway模型,其核心思想是将声子即晶格振动量子视为气体粒子,通过统计散射事件计算热导率。
他们进行了两次修正,引入了晶界散射弛豫时间tgb,假设晶粒尺寸均匀(约为50nm),散射概率与晶界面积成正比,同时团队通过实验反演发现,高载流子浓度下电子会增强声子散射,因此加入了一个指数衰减因子。
可惜他们的修正似乎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,最终实验的结果依旧差强人意,甚至比原模型更差,可根据他们得到的实验数据,这样的修正应该是能够对实验结果有提升的。
这无疑陷入了悖论。
陈辉现在要做的,就是解开这个悖论,找到这里面被忽略的地方。
但显然,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背着书包走进实验室,陈辉脑海中依旧是实验数据在乱窜,以至于看着一位师姐搬着沉重的箱子路过后才反应过来,快步上前去帮忙。
“不用,我搬得动!”
师姐得意的说道,要不是手上还搬着一箱东西,她恐怕就要抬手跟陈辉秀肌肉了。
“你就让她自己搬吧,她擅长这个!”
另一位师姐也附和到,“这次又买的什么?”
“香蕉!”
师姐将箱子放在自己的位置上,回道。
“你这是要去摆水果摊啊?”
“上一箱橘子吃完了吗?”
“不怕,这次我买的青香蕉,等它熟了,我上一箱橘子也就吃完了。”
师姐得意的拆开纸箱,露出里面绿油油的香蕉,“要是实验做不出来,毕不了业我就去卖水果,就在学校门口,到时候大家来照顾我生意啊。”
“行,到时候我在老师群里给你宣传,就说是我的得意弟子。”
这时,一道声音在门口响起。
肖蒙不知道什么时候从门口走了进来。
“啊,那怎么好意思,谢谢老师!”
师姐丝毫不慌,甚至拿着鸡毛当令箭。
肖蒙也是哭笑不得,“给我好好做实验,要卖水果也给我拿到学位证再说,不然我打电话给城管举报你!”
“老师你也太恶毒了吧!”师姐哀嚎一声。
肖蒙不理他,叫上杨驰,两人就出了实验室。
肖蒙走后,实验室顿时响起一阵压低的哄笑声,然后纷纷对这位师姐竖起了大拇指。
陈辉也是莞尔,那么大一箱香蕉,恐怕得有二十斤,这位师姐大概是真准备开水果摊了。
“小师弟,吃橘子不?”
刚坐下,师姐就伸了个橘子过来,在实验室中的不是硕士就是博士,陈辉一个大一新生,在这里自然只能是小师弟了。
“谢谢。”
陈辉没有拒绝,看着师姐位置上还剩的大半箱橘子,他觉得自己这也是在做好事了。
“你们听说了吗?隔壁有位师弟做实验时,没戴隔热手套就伸手去取高温坩埚,真是太勇了!”
“这算什么,你师兄当年上厕所洗了手,还没干就去拔插头,现在网瘾都治好了……”
“哎呀,婷婷你这个奶茶好好喝,在哪买的?”
并不是所有人都跟陈辉一样,来到实验室就开始学习,大家一边吃着早饭,一边兴奋的聊着八卦。
“诶,小师弟,听说你已经发了一篇一区sci,你现在在做什么研究,数学发论文是不是很难?你看师姐能学数学吗?”
师姐探过头来,眨巴着大眼睛,好奇的问道,显然,对于喜欢八卦的人来说,一个新鲜的师弟绝对是最大的八卦来源。
“我目前在做的是建立“拓扑-数论”标准模型……”
陈辉回答到,却忽然皱眉,刚才似乎有一道灵光一闪而逝,如同惊雷般短暂的照亮了黑夜。
他回过头看向电脑屏幕上的数据,大脑飞速运转。
然而,这一闪而逝的灵感却怎么都抓不住,仿佛只是他的幻觉。
“到底是什么?”
“我到底忽略了什么?”
陈辉盯着面前的数据,他已经将这些数据处理成便于分析的各种图形,但不管他怎么处理,都没办法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。
师姐见此也没有再打扰陈辉,她也是做科研的,明白这种时刻有多么关键。
实验室中其他人也停止了聊八卦,安静下来。
(本章完)
不仅如此,高zt值热电材料的出现更会改变芯片架构,光-电-热一体化芯片成为可能,热电材料将废热直接转化为电能,供芯片内部传感器或边缘ai单元使用,实现能量闭环。
自冷却芯片普及,淘汰传统散热器,设备体积缩小至现有1/5。
从长期来看,这将直接导致量子芯片的发展,它缓解了量子比特退相干问题,超导量子芯片可在更高温度下运行,降低制冷成本90%,类脑芯片功耗降低至μw级,支持植入式医疗设备长期运行……
未来前景可谓是一片光明!
当然,展望未来时不免也要低头看看脚下的路。
现实是残酷的,根据肖教授提供的资料,目前他们能够做到的zt值只有0.92,不要说划时代的突破,甚至都没有达到商用1.5的标准。
“好!”
杨驰欣慰的点头,他喜欢这样高效的交流,也很满意陈辉的态度,就算实力差一点,只要愿意努力,他都是欢迎的。
“那你应该知道,zt值的计算公式是(sσt)/k,高zt值材料的制备主要有三种途径,要么通过增强电输运性能,通过能带工程,如能带收敛、多能谷效应提高s和σ,或者是解耦电声输运,通过微观结构调控实现电子与声子传输路径的分离,但是前面两种方法实现起来都太困难,即便能够得到高zt值材料,工业化的成本也太高,难以得到普及。”
“目前我们使用的方式主要还是抑制热传导,通过纳米结构、缺陷工程或复合材料设计降低晶格热导率。”
杨驰边走边介绍,“这次我们想要你做的主要是通过我们的实验数据,建立多尺度模型量化纳米缺陷、位错对热导率的贡献,如果能够找到一种算法或者多目标优化的方法,来平衡s、σ、k的竞争关系,那就更好了。”
说完他们已经来到了一处办公桌前,杨驰打开电脑,“这是目前我们实验采集到的27个样本的数据,你可以在这里研究,也可以拿u盘拷回去慢慢研究,但这些数据都是内部机密,还请不要外泄。”
“明白。”
陈辉点头,心神已经沉浸到了眼前的数据中。
“哎,又失败了。”
就在陈辉研究实验数据时,旁边传来一声叹息,“晶界散射模型明明预测热导率能降低30%……”
肖蒙摘下护目镜,看向旁边仪器采集数据计算出来的zt值,0.91,甚至比他们之前实验的效果还要更差,这不科学。
“我觉得我们之前的模型存在问题。”
杨驰来到肖蒙身边,看着前方实验仪器中合成的样品,笃定的说到,“老师先休息一下吧,我们请来了一位数学好手,如果能优化模型,应该会有所进展。”
“我怎么休息得下来。”
肖蒙摇头,“隔壁华科也有实验室在做这方面研究,据说他们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展,这个时候停下来,要是让他们先发表成果,我们之前的努力就都白费了。”
科研的世界同样是残酷的,全世界那么多研究者,免不了就撞了课题,数学如此,物理同样如此,慢一步,那可就满盘皆输,她不为自己考虑,也要考虑整个实验室大家付出的心血。
说完她下意识的看向陈辉,毫无疑问,现在陈辉已经坐在了关键的位置上,承载着他们的希望。
物理离不开数学,但并不是所有的物理学者都擅长数学,数学正好不是她的强项,想到自己堂堂一个教授,竟然还要仰仗一个本科生,她自己也觉得挺好笑的。
“别看他年轻,已经发表了一篇一区sci论文,还是imo满分金牌选手,实力应该不差的。”不等肖蒙说话,杨驰就解释了一句。
“我们的模型已经足够完善,即便是数学院的老师们前来,恐怕也找不到方向,现在我们需要一个拥有足够直觉的天才,凭借他强大的直觉,为我们找到这个模型的改进方向,他的确是不错的选择。”
“但愿吧!”
人是她请来的,她当然知道陈辉的履历,肖蒙迈步来到陈辉身旁,“你好,我是肖蒙,欢迎加入我们项目组,接下来就都靠你了!”
陈辉抬头看向这位充满英气的女生,很诧异老师口中的肖蒙教授竟然这么年轻,点头说到,“我尽量。”
肖蒙点头,“实验室中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问杨驰,我不在,他就是这里的负责人。”
杨驰是她收的第一个硕士研究生,深得她信任,也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。
这也是她急于出成果的原因之一,只有这个项目取得突破,她才可能升正教授,拥有博士点,到时候就能直接收杨驰当自己的博士了。
肖蒙没有再多说,连续做了几个小时实验的她转身走出实验室,她得去休息休息了。
专注于一件事时,时间总是过得飞快。
“先去吃点东西吧。”
杨驰忽然来到陈辉身边,提醒到。
陈辉这才注意到已经十二点多了,他竟然就这样盯着这十几个g的数据看了三个多小时。
“好。”
人是铁饭是钢,陈辉没有拒绝,起身,两人结伴往食堂走去。
“有思路了吗?”
杨驰随意的问道。
陈辉摇头。
当看到这些数据时,陈辉才恍然科研跟做题的区别。
无论是竞赛还是高考,出的题目都是有固定解法和答案的,至少,问题是明确的,让你证明什么,求解什么。
但科研并不是这样的,很多时候,你甚至都不知道问题是什么,即便你拥有一身屠龙术,可龙都没有,你又能屠什么呢?
甚至很多时候,都不一定有答案,这才是最让人绝望的,很可能你研究了几个月,几年的东西,根本就是错的,根本就没有答案!
想要在量级恐怖,如同星空般浩瀚的数据中找到通往真理的道路,不是那么容易的。
“没关系的,这原本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,你可以先看看相关的论文,我们给袁老师提供的资料里面也有推荐,慢慢来。”
杨驰拍了拍陈辉肩膀。
他的确很着急,但也明白,这急不来。
一直思考问题的陈辉草草吃了午饭,径直往实验室走去。
“你不回去休息一下吗?”
杨驰心情复杂的问道,“好好休息才能保持大脑清醒,才能更好的分析问题。”
“你先回去吧,我习惯了,没关系的。”
陈辉拒绝了对方的提议。
杨驰见状也掉转了方向,跟陈辉一起回到实验室,实验室不比教研室,一些仪器和材料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,尤其陈辉又是个新兵蛋子,要是发生了什么安全事故,他这个实验室值班人是要负责的,他也不想那样的事情发生。
他现在有些后悔没有坚持让陈辉把实验数据拷贝回去研究。
再次走进实验室,陈辉才注意到,这间实验室大约两百多平,其中一小部分摆放着桌子,是实验人员们临时办公的地方,其他地方则是被各种充满科幻气息的实验设备占据。
“这是放电等离子烧结炉,用于制备高密度纳米晶热电材料,比如硫化铋,通过脉冲电流快速烧结,减少晶粒粗化,最小功率20kw,最高温度可达2200摄氏度,最大压力通常为20t……”
见到陈辉好奇,杨驰如数家珍般的介绍起来,“这台算是中型炉,产自魔都晨华公司,两百万。”
陈辉暗暗咋舌,好家伙,这做物理实验就是在烧钱啊,跟数学研究似乎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画风。
“这是水热反应釜,用于实现碘掺杂硒化铜等材料的相变调控,通过高压高温环境合成特定晶体结构……”
接下来几天时间,陈辉早出晚归,连论文的事情都放到了一边,全身心的扑到了实验数据的处理和模型建立上,期间他也旁边了几次杨驰他们实验。
大家对陈辉倒是很热情,这反倒让陈辉有些不好意思起来,已经三天时间了,他还是没有什么思路。
这三天里,他不仅在研究数据,也找来了许多相关资料进行研究,数学和物理的熟练度都分别提升了2%,但模型的事情依旧一筹莫展。
肖蒙教授团队采用的模型脱胎于debye-callaway模型,其核心思想是将声子即晶格振动量子视为气体粒子,通过统计散射事件计算热导率。
他们进行了两次修正,引入了晶界散射弛豫时间tgb,假设晶粒尺寸均匀(约为50nm),散射概率与晶界面积成正比,同时团队通过实验反演发现,高载流子浓度下电子会增强声子散射,因此加入了一个指数衰减因子。
可惜他们的修正似乎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,最终实验的结果依旧差强人意,甚至比原模型更差,可根据他们得到的实验数据,这样的修正应该是能够对实验结果有提升的。
这无疑陷入了悖论。
陈辉现在要做的,就是解开这个悖论,找到这里面被忽略的地方。
但显然,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背着书包走进实验室,陈辉脑海中依旧是实验数据在乱窜,以至于看着一位师姐搬着沉重的箱子路过后才反应过来,快步上前去帮忙。
“不用,我搬得动!”
师姐得意的说道,要不是手上还搬着一箱东西,她恐怕就要抬手跟陈辉秀肌肉了。
“你就让她自己搬吧,她擅长这个!”
另一位师姐也附和到,“这次又买的什么?”
“香蕉!”
师姐将箱子放在自己的位置上,回道。
“你这是要去摆水果摊啊?”
“上一箱橘子吃完了吗?”
“不怕,这次我买的青香蕉,等它熟了,我上一箱橘子也就吃完了。”
师姐得意的拆开纸箱,露出里面绿油油的香蕉,“要是实验做不出来,毕不了业我就去卖水果,就在学校门口,到时候大家来照顾我生意啊。”
“行,到时候我在老师群里给你宣传,就说是我的得意弟子。”
这时,一道声音在门口响起。
肖蒙不知道什么时候从门口走了进来。
“啊,那怎么好意思,谢谢老师!”
师姐丝毫不慌,甚至拿着鸡毛当令箭。
肖蒙也是哭笑不得,“给我好好做实验,要卖水果也给我拿到学位证再说,不然我打电话给城管举报你!”
“老师你也太恶毒了吧!”师姐哀嚎一声。
肖蒙不理他,叫上杨驰,两人就出了实验室。
肖蒙走后,实验室顿时响起一阵压低的哄笑声,然后纷纷对这位师姐竖起了大拇指。
陈辉也是莞尔,那么大一箱香蕉,恐怕得有二十斤,这位师姐大概是真准备开水果摊了。
“小师弟,吃橘子不?”
刚坐下,师姐就伸了个橘子过来,在实验室中的不是硕士就是博士,陈辉一个大一新生,在这里自然只能是小师弟了。
“谢谢。”
陈辉没有拒绝,看着师姐位置上还剩的大半箱橘子,他觉得自己这也是在做好事了。
“你们听说了吗?隔壁有位师弟做实验时,没戴隔热手套就伸手去取高温坩埚,真是太勇了!”
“这算什么,你师兄当年上厕所洗了手,还没干就去拔插头,现在网瘾都治好了……”
“哎呀,婷婷你这个奶茶好好喝,在哪买的?”
并不是所有人都跟陈辉一样,来到实验室就开始学习,大家一边吃着早饭,一边兴奋的聊着八卦。
“诶,小师弟,听说你已经发了一篇一区sci,你现在在做什么研究,数学发论文是不是很难?你看师姐能学数学吗?”
师姐探过头来,眨巴着大眼睛,好奇的问道,显然,对于喜欢八卦的人来说,一个新鲜的师弟绝对是最大的八卦来源。
“我目前在做的是建立“拓扑-数论”标准模型……”
陈辉回答到,却忽然皱眉,刚才似乎有一道灵光一闪而逝,如同惊雷般短暂的照亮了黑夜。
他回过头看向电脑屏幕上的数据,大脑飞速运转。
然而,这一闪而逝的灵感却怎么都抓不住,仿佛只是他的幻觉。
“到底是什么?”
“我到底忽略了什么?”
陈辉盯着面前的数据,他已经将这些数据处理成便于分析的各种图形,但不管他怎么处理,都没办法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。
师姐见此也没有再打扰陈辉,她也是做科研的,明白这种时刻有多么关键。
实验室中其他人也停止了聊八卦,安静下来。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