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示: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:http://www.uc1p.com!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,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,导致大量书籍错乱,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,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,感谢您的访问!
  第106章北方开关(4k)
  巴蜀会馆。
  涂泽民闲坐在会馆前的茶摊前,眼中满是疲惫。
  隆庆元年,他还是福建巡抚,是抚镇一方的封疆大吏。
  新皇登基,他上书请求开放海禁,得到了阁部的支持,随之月港开关。
  可是在月港开关的过程中,涂泽民得罪了权贵,后来被科道围攻弹劾,被皇帝降旨行勘。
  可这么一行勘,转眼就到了隆庆二年的十月。
  他的案子一点进展都没有。
  这期间他去过都察院,才知道连弹劾他的御史都已经不在都察院任职了,而都察院根本没人处理他的案子!
  涂泽民四处托人,但是案件依然没有任何进展。
  既没有人说他有罪,也没有说他清白,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挂着。
  涂泽民的钱财也用的差不多了,只能寄寓在巴蜀会馆。
  而随着他的政治前途暗淡,待遇也是越来越差。
  没办法,人情就是如此。
  涂泽民前些日子,在借阅会馆的《乐府新报》的时候,见到了苏泽的《海国记》。
  他当然知道这位在京师搅动风云的年轻翰林,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涂泽民给苏泽写了一封信,也将自己在福建主持开关时期,和红夷船长交谈的一些趣闻写到信中。
  没想到苏泽还真的上门拜访了!
  苏泽还向他约稿,涂泽民立刻给《乐府新报》撰写了一篇文章。
  在那一期《乐府新报》出版的时候,巴蜀会馆所有人都热情的拜访了涂泽民,大家都说他很快就要被朝廷启用,马上就要飞黄腾达了。
  只可惜报纸出版了几天,朝堂依然没有任何动静。
  涂泽民其实已经经历过几次大起大落了,他昨日还是不甘心,又去苏泽府上递送了拜帖。
  涂泽民已经下定决心,若是这次不成,干脆就回四川老家读书养老吧。
  就在这个时候,巴蜀会馆的管事突然冲出来,见到茶摊上的涂泽民,连忙拉着他说道:
  “涂大人!苏翰林来了!”
  苏翰林?
  是苏泽又上门拜访了?
  涂泽民连忙抖擞精神,他被会馆的管事拉着,拉到了会馆的厅。
  果然是苏泽!
  涂泽民连忙上前见礼。
  苏泽一把拉着他说道:
  “这可使不得,涂抚台虽然在行勘,但是官位可在苏某之上。”
  福建巡抚是从二品,当然,京官大三级嘛,所以这个从二品如果换算成京官,也就是正四品的职位。
  就是这么换算,也远比苏泽的职位要高。
  但是官场之上,除了官职外,还是要看影响力。
  苏泽圣眷正隆,风头正盛,又是高阁老的门生,吏部选郎张四维都要给他的报纸投稿。
  而涂泽民只是行勘的闲人,在京师没有靠山。
  上一次已经经过面了,苏泽也跳过了寒暄,直接问道:
  “涂抚台的事情,苏某已经和高阁老说了,吏部还没勘完吗?”
  涂泽民听到苏泽已经和高拱打了招呼,眼睛亮了起来,但是他又垂头丧气的说道:“昨日涂某还去了吏部,案子还是没有进展。”
  看来涂泽民得罪的人不小,苏泽让徐渭关上门问道:
  “当年涂扶台在福建,到底做了什么事情,引来如此的非议?”
  涂泽民叹息道:
  “涂某当年得意忘形,请陛下开关后,又上疏言了二事。”
  “何二事?”
  涂泽民说道:
  “一是因朝廷征税太少。”
  怕苏泽不明白,涂泽民说道:“苏翰林怕是不知道,这海贸利润之巨,常人难以想象!一船货物入港,就有百倍千倍之利,月港船只相连,日夜不歇,巨量的钱财在此吞吐,朝廷一年只收了三万银,实在是太可笑了!”
  涂泽民义愤填膺的说道:
  “就说这船引,大船十两银一引,小船五两银一引,但这都只是官府的公价,实际上一份船引都要百两乃至于千两银,这些钱可都没有入朝廷之手。”
  海贸的利润巨大,苏泽自然是清楚的。
  要不然西方也不会前赴后继的开启航海时代。
  涂泽民说的确实没错,航海利润这么高,但是月港一年才收三万两,这确实有点不够看了。
  也和大明特色的财政体系一样,虽然明面上收了三万两,但实际上却远不止这个数字。
  涂泽民显然是动了别人的蛋糕,所以才被群起攻之。
  这么说来,月港背后牵涉到的利益无比巨大,甚至能轻松干掉一名从二品的巡抚。
  苏泽向涂泽民问道:
  “那依涂抚台之见,要如何处理?”
  涂泽民说道:
  “以老夫之见,朝廷有两条路。”
  “一是增加引钱,用榷卖的方式来发放船引,那仅仅月港一地,就能增收到三十万两一年!”
  “但是这个方法,会因为引钱过高,而走私猖獗,这就又回到了禁海前的老路上了。”
  苏泽又问道:“第二条呢?”
  “第二条,干脆取消船引,多开放港口,允许船只自由靠岸,但是要对所运货物严征出港的赋税。”
  “为什么只对出港的货物严征?”
  涂泽民说道:“出港的货物,乃是我大明所出,难道朝廷不应该征税吗?”
  “而入港之物,乃是我朝所需,那当然是要宽限的。”
  苏泽看向涂泽民,自己还是小看了古代这些职业技术官僚的能力啊!
  虽然他们没有读过经济学,但是能从事理出发,隐约搞明白关税的调解作用。
  苏泽连连点头说道:
  “涂抚台所言极是。”
  苏泽又问道:
  “那另外一事呢?”
  涂泽民叹息说道:
  “当时陛下派遣市舶司在月港求购龙涎香,我上书言商人知道大明急购龙涎香,必然会囤积居奇高价出售,请陛下缓购此物,因此也得罪了市舶司。”
  苏泽也有些无语了,你涂大人没有系统也能这么猛啊!
  一个加税一个不让市舶司购香,把从事海贸获利的士绅和采买龙涎香的太监全部都得罪了。
  苏泽看向垂头丧气的涂泽民说道:
  “涂抚台,我非科道也不是吏部官,无法帮你求官。”
  涂泽民的脸色更难看了,苏泽又说道:
  “我准备上书陈开海事,涂抚台愿意附署吗?”
  涂泽民惊讶的看着苏泽。
  苏泽说道:
  “我要上书陛下,请在北方也开港通商!”
  涂泽民满脸惊讶的看着苏泽,厅中的徐渭也惊讶了。
  徐渭的脸色一变,看向苏泽问道:
  “东翁是要和倭国重开贡市?”
  涂泽民倒吸一口气。
  朝堂选择在月港开关,自然是因为福建这个地方有和南洋通商的传统,这里的地理位置适合与南洋做生意。
  但是北方开港,贸易对象是谁?
  朝鲜?
  朝鲜一穷二白,都快要到京师讨饭了,大明才懒得和他们贡市。
  那就只有倭国了。
  作为参与过抗倭战争的徐渭,显然有些难以接受。
  苏泽看向涂泽民问道:
  “涂抚台,月港开关后,和倭国的贸易禁绝了吗?”
  涂泽民先是点点头,最后还是摇头。
  他叹息一声说道:“这又如何能禁绝啊,这些倭国商人打了琉球的旗号,照样进出月港,听说还有商人将货物运输到琉球,再转运回倭岛的,这茫茫大海,如何能禁绝。”
  隆庆开关的第一条就是禁倭贸,但实际上根本就禁不住。
  苏泽知道,在这个时代,倭国的石见银山正在产出大量的白银,也正是大量的白银产出,才支撑了所谓倭国的“战国时代”。
  倭国需要这些白银来购买武器、粮食、珍宝和艺术品,他们将一部分转口贸易给西方人,换取他们的火枪和火炮。
  这些白银也支撑了倭国战国时期上层大名的奢侈品需求。
  而另一面,大明的商人也需要将手里的货物换成珍贵的白银。
  一个愿意买,一个愿意卖,只是朝廷的禁令,根本无法阻止两边的贸易。
  徐渭的脸色有些难看,他说道:
  “当年胡部堂就曾经上书,言倭国可能侵占琉球,没想到一语成谶。”
  苏泽说道:“其实涂抚台也知道,海贸如同治水,堵不如疏,如今倭乱已经平息,既然双方的边贸难以禁绝,还不如将这些贸易掌握在朝廷手里。”
  徐渭的脸色还是有些难看,他是浙江人,家乡被倭寇摧残过,亲身参与过抗倭战争,对倭寇恨之入骨。
  如今苏泽提议要在北方开关,和倭寇重新通商,徐渭自然心里有疙瘩。
  苏泽又看向了涂泽民,眼看着这位曾经力主开关互市的首倡者,脸上也有犹豫的神色,就知道自己提议在北方开关,面临的何其大的阻力。
  但是阻力大,北方开关却是苏泽计划中必须要做的事情。
  苏泽深吸一口气,自己这一套计划,如果连眼前的两人都说不了,就算是用系统强行通过,也没办法按照自己的想法执行下去。
  所以苏泽决定从说服眼前两人开始。
  苏泽吸了一口气,却没有讲开放海禁,而是从赋税开始说道:
  “涂抚台,您曾在福建地方任职,可知当今税法之弊?”
  涂泽民皱着眉头,他是三甲进士出身,是一步步从基层县令升迁上去,所以对地方政务十分的了解。
  苏泽所说的税法之弊,涂泽民自然是清楚的。
  历史学爱好者都知道,历史学有三大巨坑,分别是宋之官制,清之军制,以及大明财政。
  宋代的官制不必说了,原本就复杂无比的宋代官制,叠加上元丰改制后的新官制度,两宋官制堪称灾难。
  有时候看着三四行的官职,都不知道到底说了几个人。
  清代兵制也是如此,从部落奴兵制,一直到清末近代兵制,清代兵制可以说是浓缩了两千年兵制之大成,也是复杂无比。
  而大明财政,就是一个祖传的屎山代码了。
  简单的说,朱元璋设计的财税制度,就是以实物税收为基础,完全没有设计财政冗余,动不动就要破产的烂摊子。
  大明的执政者,为了维持这个烂摊子,做出了无数的努力,最终都以失败告终。
  涂泽民自然是明白税法之弊的,他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:
  “太祖仁厚,本朝所征田赋为历朝最低。但本色虽少,加征却过重,劳役有重于赋税,而民力愈疲。”
  苏泽连连点头,但是徐渭却有些茫然。
  苏泽也知道,人都不是全才,徐渭帮着胡宗宪筹谋抗倭,做的都是一些军事和谋略上的事情,但是他本人对于财税这种基础的政务却不太了解。
  也是,徐渭自己就多次破产,胡宗宪也不会让他管理财政的。
  涂泽民专门解释了一下说道:
  “就拿福建武夷山的贡茶来说吧,其实朝廷每年需要的贡茶并不多,总共也就五百斤左右,这五百斤茶就是‘本色’。”
  “但是这五百斤,是要将茶押送到京师后解送给内承运库的数字,官府要求茶农将这些茶叶送到京师,徐先生猜猜,这一路上消耗几何?”
  徐渭问道:“一千斤?”
  涂泽民摇头说道:
  “五千斤都不够。”
  徐渭失声。
  涂泽民说道:
  “茶叶本来就是容易受潮的物件,运送到京师还要内承运库的太监检查合格,才算是解送入库。”
  “就算是负责检查的太监完全秉公,五千斤运到了京师,也只能有五百斤合格。”
  “武夷山贡茶,这就是福建一大心病,每年都有大量武夷山茶农弃产逃亡,这些年尤甚。”
  徐渭想起来,自己为胡宗宪筹备军事的时候,每次提出那些耗资巨大的反击计划的时候,胡宗宪脸上的肉疼表情。
  徐渭也想起胡宗宪为了筹谋抗倭,四处筹钱时候的样子。
  在抗倭同时,还要贿赂严嵩一党,又要顾及东南百姓,这份压力想想都觉得沉重。
  苏泽说道:
  “所以苏某一直有一个想法,就是改本色征税为折色征银,就能让百姓免于差役之苦。”
  徐渭连连点头,这下子连涂泽民也点头。
  可是苏泽说这些,又和在北方开关通商有什么关系呢?
  涂泽民疑惑的看向苏泽。
  苏泽说道:
  “此法用于东南等钱银通行的地方自然没问题,但用于北方就要出大问题了。”
  涂泽民立刻明白了苏泽的意思,他反问道:
  “可是因为北方银钱不通?”
  (本章完)
玄幻魔法相关阅读More+

他的视线(西幻1v1)

新叶喵

万国之国

九鱼

今天美人师尊哭了吗

楚执

穿越废土世界却觉醒了18禁系统(npH)

冰糖大橙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