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示: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:http://www.uc1p.com!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,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,导致大量书籍错乱,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,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,感谢您的访问!
  第531章 缓兵之计
  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刘封、庞统就真欺凌申家了。
  因为上庸的重要性,刘封对申家还是比较宽容的,允许申家暂不迁出上庸,但必须交出大部分实权。
  如今上庸上下,从主簿到功曹再到督邮,以及下面的各县大小官吏,十有六七都是申家的人,或是依附于申家的士族豪强。
  不退让部分实权,这上庸就算换了城头大王旗,可骨子里依旧姓申不姓刘。
  当然了,刘封大部分情况下都算脾气比较好的,也从来不讲究吃独食。
  刘封给予申家的经济条件相当优渥,不但许诺了上庸境内的雪盐、霜、香油、纸张、农具等生意可以悉数交予申家经营,等于是许诺了上庸郡的垄断经营权。
  这些可都是暴利生意,哪怕上庸郡体量不大,但依旧能带来不菲的利润。况且这些东西可都是好东西,别说对外销售了,就是留着自己用也一样不吃亏。
  除了经济特权以外,在名誉上刘封也给与了承诺,只要申家肯交出大部分实权,最少许诺给申家一个将军号,若是申家表现的特别优异,为其请封关内侯,乃至于列侯也不是不可以。
  按理说这条件是相当优厚了,但凡精明一点的骑墙派也该满足了。
  可申家却好似鬼迷心窍了一般,就是不肯低头,老想着上庸地形险要,又没多大经济价值,不值得对方大动干戈。
  申耽等到自家弟弟发完牢骚后,这才慢悠悠道:“那依你的意思,就是没得谈了?”
  “这……”
  申仪吃兄长一问,却有些犹疑起来,脸上闪过一丝畏惧之色。
  说到底,别看申仪嘴炮上多豪横,可对刘封还是相当忌惮的。
  十几万兵马的刘表他们都对付不了,只能让出部分房陵给蒯家。
  现在面对的可是几十万精锐兵马,至今未有一败的刘封。
  真要跟刘封开战,哪怕申仪吃了熊心豹子胆,这心肝也得颤个不停啊。
  看见弟弟那没用的模样,申耽狠狠的瞪了对方一眼,随即转头看向李贤问道:“德芳,城中军粮可供支用多久?”
  李贤低头思索了一下,抬头回答道:“如果只是以城中兵马来计的话,足可支用三年有余。若是将周遭兵马悉数撤回,那就只够一年所用了。”
  申家掌控整个上庸,兵力自然要分地驻扎,别说是西城、钖城了,就是房陵也有申家部曲驻扎。
  申家总共有兵马一万两千余人,其中四千驻扎在老巢上庸,西城两千、钖城三千,竹溪两千,房陵一千。
  这样分散驻军,不但能够有效的支撑起申家在上庸郡各地的权力,同时也能够节约军粮开支。大军云集,粮价必涨,况且集中粮食来上庸也是有运送成本的,显然不如就食各地来的划算。
  西城、钖城和上庸之间距离不远,也都有水道连通,可谓是遥相呼应,互为犄角,也符合兵法布防之策。
  李贤看了眼申耽,上庸城并不小,平时四千人确实是足够防守了,可若是面临大军进攻,四千人就显得不够用了。而且上庸险要险在地形,若是守方兵力足够,那必然是要出城利用地形布防,层层阻击,这样才能将己方力量最大化。
  四千人守上庸城都有些紧巴巴的,那城外的要地不想放弃,那就只能提前调集部分兵力增援上庸了。
  果然,正如李贤所想的那样,申耽沉吟了片刻后,下达了命令:“从钖城抽两千人,西城抽一千,至于房陵,全都抽走,让他们尽快回援上庸。”
  “大兄,这是不是动静太大了?”
  劝阻申耽抽调兵力的人不是李贤,反而是对刘封大为不满的申仪。
  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,主要还是两个原因,别看申仪嘴上强硬,实际上他还是很畏惧刘封的,因此,他的强硬仅仅限于嘴上,就连兄长的调兵遣将之举,到了他眼睛里,却成了可能会刺激到刘封的鲁莽举动。
  第二个原因是,他觉得如今庞统还在竭力游说他们,和谈的局面完全没有破裂,现在就调动兵力并不划算。
  上庸的确是申家一家独大,但不代表其他家就甘心给申家当狗。
  申家在上庸的话语权可都是靠着麾下的部曲撑出来的,各地的兵马,就是申家最有效的嘴巴。况且抽走容易,再想回去可就麻烦了。
  其他地方大族可不会白白看着申家力量的收缩而啥事都不干的,他们必然会填补这片力量,请神容易送神难,到时候就算申家拿回这些权力,也得付出许多代价。
  申仪更担心这些权柄再也拿不回来了。
  申耽斜着眼看了眼弟弟,语调平静的问道:“那你是什么意思?”
  申仪偷看了眼申耽,发现兄长脸上并没有不悦之后,这才偷偷松了口气,壮着胆子道:“我昨日已经暗示了庞士元,只要能够保障我家的地位,其他都能谈,我们也可以向左将军效忠的。”
  “有用吗?”
  申耽没好气的白了弟弟一眼,先前不就是这个条件吗,庞士元的答复可是斩钉截铁的拒绝了。
  申仪脸上闪过一丝得色,颇有些自得道:“庞士元这次退让了。”
  “退让了?”
  申耽闻言,却是不喜反惊,赶忙冲着自家弟弟道:“怎么回事,你快给我详细说清楚。”
  申仪看见申耽的做派,心中一颤,咽了口口水,小声解释道:“庞士元开了价,他要钖城和房陵。如果我们肯答应他,他就去替我们在左将军面前作保。”
  “要钖城和房陵?”
  申耽声音一下子拔高了起来,就是李贤也是面露惊色。
  这庞士元好大的胃口。
  上庸郡本来就只有上庸、西城、房陵、钖城四县,并以其中前三城为主,再加上竹溪、武陵、北巫三个据点。
  现在庞统张口就要房陵和钖城,等于咬下了三分之一个上庸,胃口不可谓不大。
  不过若是真能让刘封满意,答应承认他们申家在上庸的特权,申耽虽然鼠目寸光,但这点魄力还是有的。
  “左将军能答应?”
  申耽怀疑的望着弟弟:“区区钖城和房陵,就能让左将军满意了?”
  申仪脸上闪过一丝古怪,小声更正道:“大兄,钖城和房陵是庞士元要的。”
  “我知……”
  申耽本想说废话什么,可话刚出口,猛的醒觉过来,眼睛瞪的大大的:“是庞家想要钖城和房陵?”
  申仪赶忙点点头,跟着解释道:“庞士元胃口当真不小,而且还要求左将军给我们的雪盐、霜、香油、纸张、农具等好处,也得分给庞家一份,数量就按钖城和房陵的规模给。”
  申耽顿时气乐了:“庞家的确是荆州名门,我们山野草民攀比不上,只是他庞士元不会以为庞家的名号在咱们这穷山僻壤也有用吧?”
  申仪小心翼翼的回答道:“是,弟弟也说了这些,只是庞士元还说了,只要我们肯答应他这些条件,他就有七成把握说动左将军把上庸太守的官职给大兄。”
  上庸太守!?
  申耽先是一阵大喜,险些激动的站起身来。可紧跟着,一股怒气突然出现,让他狠狠瞪了弟弟一眼:“这么重要的事情,你怎么不早说?”
  申仪心中叫苦,其实事情是昨晚谈的,谈完之后,醉酒的他一觉睡到刚才,还是申耽找他的人把他给叫醒的,哪里有空提这事。
  另外,庞统那边其实也没申仪说的这么好,只是暗示了他上庸太守可以谈一谈,别说保证了,话都没有挑明。
  申仪之所以骗他大兄,也是被他大兄刚才的神情给吓到了,以为自己做错了事,想着将功赎罪,这才夸大了庞统的许诺。
  申仪不得不找了个借口推诿道:“就是昨晚方才谈到的,兄长休息的早,刚才一时气愤,没能想起来。”
  申耽缓缓点了点头,不置可否,片刻后突然问道:“那你觉得此事是否为真?”
  申耽怀疑的视线落在申仪的身上,却看见自家弟弟连连点头。
  “我观庞士元贪婪可鄙,欲壑难填,事情应该是真,而且我听说左将军对庞士元十分欣赏,之前还带在身边参赞大事,他的保证倒是有几分可信之处。大兄若是不信,可找庞士元来见。”
  听到弟弟这话,申耽这才相信了几分,只是他一直以来故意躲着庞统,为的是留下几分余地,现在自然不好见他。
  刚才申仪说到庞统做出退让时,申耽本能的怀疑起庞统的用心来,担心庞统是想使缓兵之计。
  不过现在听了申仪的解释,申耽感觉又不像,反倒是怀疑起庞统的确想监守自盗,中饱私囊了。
  “德芳,你怎么看?”
  申耽随即又问起了李贤的看法。
  李贤本来在一旁旁观的好好的,结果被申耽给点了名,颇有些猝不及防。
  他刚刚也在震惊庞统的好胃口,甚至因此对刘封都生出了一丝轻视,就像申仪所说的那样,庞统被刘封看重欣赏,这在荆州不但不是秘密,而且还是人尽皆知的事情。
  至于背后有没有庞家、黄家的推手那就不好说了。
  只是刘封这么欣赏庞统,庞统转手就把刘封给卖了,都说左将军如何英明神武,居然宠幸这等奸佞小人,可见人言未必可信也。
  一想到刘封也可能是虚名,不但申耽、申仪兄弟俩硬了起来,就连鸽派的李贤也变得自信了不少。
  “主公,既然庞士元夸下海口,那就不妨让他试试。”
  李贤斟酌了片刻道:“上庸山地险峻,道路崎岖,大军想要通行可不是一件易事。况且左将军才至襄阳不过月余,即便庞统办事不力,那等谈判彻底破裂,再调兵也来得及啊。”
  听完李贤的话后,申耽频频点头,觉得对方所言不错,况且自家弟弟也是同一态度,他就更加放心了。
  “好吧,那就暂缓调兵。”
  申耽也知道此时从周围抽调兵力会损失许多利益,他本心也不想抽调。只是先前担心和刘封撕破脸了之后,会招来刘封军的攻击,不得不抽调兵力自保。如今既然能够和谈成功,那他自然不想再白白损耗自家利益了。
  “不过也不能任由庞士元自说。”
  申耽心头还是有些警惕心的,叮嘱申仪道:“你要多加催促,多做试探,免得上了庞家的恶当。”
  申仪赶忙恭敬应是。
  申耽、申仪兄弟俩却是不知道,庞统这一说自然是缓兵之计。
  他还担心引起申家兄弟俩的警惕和怀疑,故意在申仪面前表演了一番欲拒还迎。
  可庞统却没想到,申仪居然没能和申耽汇报,险些坏了他的好事。
  其实此时庞统的奏报早已经送到了刘封跟前,而且其在奏报中写的相当清楚,申家不能留。
  申耽、申仪兄弟俩不但贪婪无度,而且鼠目寸光,申家上下更是把持上庸权柄而不肯交还。
  刘封拿出如此厚利,对方依然不可让步,还想着做一些表面功夫来换得刘封的好处,简直是痴人说梦。
  因此,庞统在奏报中直接建言刘封动兵,并且将他所打探到的上庸虚实尽数汇报给了刘封。
  得知上庸城内仅仅只有四五千兵马驻防后,刘封大为惊叹。
  联想到原时空中孟获为司马懿所破时,也是徒有上万大军,却老巢空虚。
  可见分兵驻守是上庸地方地形所限,单单一个上庸城没法养活太多的士卒,只能分布于地方就食,战时再行征召聚集。
  既然敌情已经知晓,以刘封的胆略,如何不敢cos一次洛水誓神?
  刘封当即以左将军的名义,修书一封,送予申耽、申仪兄弟俩。
  在信中,刘封对申家兄弟稳定上庸,安抚百姓的功绩大加赞叹,同时表态可以接受庞统的建言,只要申耽、申仪愿意交出钖城、房陵,让庞家接手,刘封可以表奏申耽为上庸太守。
  申家兄弟接到书信时可谓是惊喜莫名,心头仅存的戒备也一下子放松了下来。
  只是他们并不知道,伴随着这封赞誉申家兄弟的书信一起出发的还有精锐的刘封军士卒,此时已经进入了武夷山,距离房龄也不过两天的路程了。
  (本章完)
历史军事相关阅读More+

冒名充军,女主她力能扛鼎

尔徽

夫人该洞房了(重生)

杳杳冰敲月

在霸总的世界一穿而过

半袖妖妖

质女

狂上加狂

我的后宫全性转了[穿书]

绮绣雪

反派他六亲不认[穿书]

江羊大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