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9章 朕能走到对岸吗
第279章朕能走到对岸吗
李逸很想弄点意外,好免去此次出征。
隋朝百姓为了逃避赋役,甚至弄残手足,还称为福手福足。李逸不可能这么狠,他只想装病。
可是回到家,
看着那占地七十二亩的胜业坊豪宅,看着二丈二高的乌头门,看着门内列的戟,
李逸觉得自己想法太自私了。
哪能一边享受着大唐高官厚爵的待遇,又一边逃避着责任。
既要又要还要,这是不对的。
明知这仗艰难,可既然任务落到头上,总还得走一趟的。
回家后,李苦想冥想,可惜他也只记得刘武周在唐初几乎席卷河东,宋金刚手下还出了个绝世猛将尉迟恭,将来跟秦琼并列为门神的狠人。
演义里,后来李世民在美良川埋伏尉迟恭,秦叔宝三鞭换两锏,击败了那个日抢三关夜夺八寨的猛人。
具体的整个河东战役,他不太清楚,只记得好像裴寂都亲自出马挂帅,也败了,然后才是李世民出马,也是对峙了大半年后才抓住敌军断粮的机会打羸了。
可现在刘武周军还在并州一带,补给线并不长。
最麻烦的是这次统帅李仲文,虽是关陇军事门阀之后,之前也是在关中拉过队伍的,但今天看他那样子,很轻敌,没有意识到此次出征的真正困难。
骄兵必败啊。
再看七个总管,还混有李博义李奉慈这样两个纨绔郡王在内。
思来想去,
李逸决定借将。
上次司竹园剿贼,靠的就是秦琼罗士信等九将,谷州之战,也是有罗士信这样经验丰富的大将帮助。
李逸不是不相信李仲文、王行敏、刘世让、于筠这些人,实在是没配合过。刘世让他稍了解点,但也只是记得他在浅水塬一战中成了俘虏。
王行敏也只是流贼出身。
田留安、刘德敏去了山东,常何、李君羡随太子去河西,这四将都借不了。
李靖又去了山南夔州。
只能借罗士信、秦琼、程咬金、牛进达、吴黑闼几将了。
李逸给皇帝写了一封借将奏疏。
要是能借来这五将,这趟并州之行,也多了几分保障。
李逸满心期待皇帝能够同意。
可惜第二天,皇帝召他入宫。
“昨日你上疏要借罗士信秦琼几将,朕不能答应你。”
李逸不明所以。
李渊还挺好,给他解释了下,“王世充刚刚在洛阳篡位僭越称帝了,”
称帝后的王世充自然得表现一下,新官上任还三把火呢,何况这新帝登基。
谷州就在洛阳西面百里,
卡在那里,让王世充是寝食难安,不拔掉这颗钉子,那洛阳就没有半点安全可言,随时能被唐军攻到城下。
万一再有哪个洛阳城里的家伙,谋划着引唐军来开城投降,他王世充有可能睡梦中就被人抄了家。
必须得夺回谷州,甚至是把陕虢二州拿到手,洛阳才有安全可言,还得把洛阳北面的河内夺回,以王屋为防御,他大郑国才能稳居中原,然后争霸天下。
王世充几次打谷州没成功,
这次也是苦心谋划,终于让他成功了,这次围城打援,成功的把史万宝大败,杀的落流水。
击败史万宝后,王世充继续猛攻谷州。
唐朝在那片地区的总负责人,陕州总管永安王李孝基,亲自带兵救援,也被击败。
一时间,谷州摇摇欲坠,甚至陕虢都有些危险。
李世民在长春宫上血书请战,
李渊拒绝了,但李渊调了他麾下的秦琼程咬金段志玄翟长孙以及张士贵诸将,前往救援谷州。
又调刘弘基去支持退守河内柏崖的黄君汉,把罗士信吴黑闼他们也调去了,不仅要守住柏崖堡,还得试图夺回怀州。
对于李渊来说,必须继续战略围堵洛阳王世充,谷州、怀州,就是绝不容有失的。
李逸想借的几员将领,全都派出去了,
没有档期!
面对着李逸,李渊难得的很有耐心,拉着他同坐御榻,絮絮叨叨的讲起了如今大唐面对的形势。
形势不容乐观。
尤其是洛阳王世充、河北窦建德,让大唐在东线都有些招架不住了。
李逸静静听着,
慢慢的也听出味来了,皇帝跟他说这些倒不是问计,只是单纯的可能心里压力大,想找个人倾诉一番罢了。
隋乱以来,
到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,那就是兼并阶段了。
一众势力大的反王,纷纷称帝。
刘武周马邑称帝,定国号汉,年号天兴,还接受突厥册封的定杨可汗。
王世充在洛阳称帝,建国号郑,降杨侗为潞国公。
而原本向洛阳称臣的窦建德,也是立马跟洛阳断了联系,开始设置天子仪仗。
其余的如李轨、萧铣也早都称帝。
被干死的皇帝都好几个了,大许皇帝宇文化及,大秦皇帝薛举、薛仁杲,还有即将凉凉的大凉皇帝李轨。
成王败寇,
失败者可没好下场,尤其是称帝的。
当初杀薛仁杲的时候,李渊就说过了,若是大唐败了,他父子下场也是如此。
“如今四面开战,处处出击,不论是钱粮还是兵马,都跟不上了,突厥再翻脸,危矣。”李渊叹气。
“陛下,臣倒以为,困难只是暂时的,放眼天下,唯我大唐是不断壮大,声势越来越雄的,天命在唐,李氏必主天下。
虽然眼下还有许多势力割据,但臣以为,不出三五年,天下必将皆归于李。”
李渊笑笑,
有些疲惫。
外人只看到皇帝高高在上,一言九鼎,
“朕现在是如履薄冰,你说朕能走到对岸吗?”
“肯定能。”
皇帝也会迷茫,也会犹豫,甚至会惶恐,正因如此,皇帝有时才会那么猜忌,猜忌大臣,甚至猜忌儿子。
对李逸这个年轻人,李渊难得的说了几句真心话。
“你年少却聪明,主意多,你替朕解解忧愁,如今四处开战,兵力捉襟见肘,甚至现在突厥人大举入侵,关中也面临危险,该当如何?”
“兵力不足,那就增兵。”李逸倒也直接。
“关中空虚,那就增强防御。”
李渊若有所思,“具体一些。”
“朝廷现在有设立行台、总管府,派亲王或大将任总管,总管诸州之军政,有很大的自主权,
但朝廷在关中地区,虽有大量骠骑府车骑府,可分属诸卫府,
臣以为,如今天下未定,可以暂时将关中划分出数道,每道设总管,或另设一个将军统领军事,这样可加强关中防御。”
李渊从中听到了一些敏感的信息。
如今大唐虽行府兵之制,但跟西魏宇文泰最初的府兵制,其实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。
西魏时的府兵制,根本就是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二十四开府,八柱国,实际统兵的是六柱国,宇文泰自己跟元家占一个名额,实际不领兵。
六柱国,各领两大将军,每个大将军,又各领两开府,实际上就是总共二十四军。
西魏时的府兵,士兵就是将军的私兵一样,甚至有段时间,还得跟着主将姓。
兵农合一,兵归将有。
但到如今的府兵,是兵将分离的。
关中的二十几万府兵,各个骠骑府、车骑府,是打散隶属各卫的,平时诸卫将军也不能直接指挥下面的府兵。
这样一来,要是真遇关中受袭,比如上次薛举进攻的那次,朝廷还得临时选派将领,调将任总管,调兵等,很复杂,反应慢。
李逸的那番话,李渊听来,就是要在关中如西魏那样,把关中划分成许多个军区,派大将各统一道,一道比如统几州或几县之地,这辖下的各骠骑府车骑府,所有府兵,都隶属于这个将领统领,这就是统一指挥。
能够最快反应,
平时也便于训练耕战等。
现如今关中兵已经很少了,
一次次的调兵,
李渊很担心若是突厥大举入侵,拿什么抵挡数十万铁骑,一旦他们突入关中平原,长安拿什么守?
李逸的这番提议,让他不由的眼前一亮。
李渊想到很多,
甚至心里很快就有了一个初步的计划。
“分关中为十二道,每道置一军,各设军将、副将,以天星为名。”
李渊走到地图前,开始圈划。
“万年道、长安道、富平道、醴泉道、同州道、华州道、宁州道、岐州道、豳州道、西麟州道、泾州道、宜州道,”
按照天星之名,
万年道为参旗军,设参旗将军,长安道为鼓旗军,设鼓旗将军,以督促军士农耕征战。”
李渊在地图上指指划划,
许久后又摇了摇头,
“各统道内车骑府,”
骠骑府则不暂不隶属于十二军。
这十二将军,分统长安周边十二道车骑府兵,相当于关中有了十二个军区,也有了十二支常备军。
若是遇警,也不需要再由朝廷各方派将、调兵了,各将军分驻各地,直接就能如总管们一样调兵派将在辖区内防御作战了。
李渊打算在关中地区,再增加三万府兵,十二道各增加三车骑府两千四百人,以补充越来越空虚的关中防卫力量。
骠骑府兵番上宿卫,车骑府兵镇守戍边。
李逸陪着皇帝在那里谈了半天,基本上把关中十二军的雏形给弄出来了,可对李逸来说,这毫无收获。
他是来借将的,结果借了个寂寞。
李渊却很高兴,拍着他的肩膀:“待你凯旋,朕这天星十二将,给你留一席之地!”
(本章完)
李逸很想弄点意外,好免去此次出征。
隋朝百姓为了逃避赋役,甚至弄残手足,还称为福手福足。李逸不可能这么狠,他只想装病。
可是回到家,
看着那占地七十二亩的胜业坊豪宅,看着二丈二高的乌头门,看着门内列的戟,
李逸觉得自己想法太自私了。
哪能一边享受着大唐高官厚爵的待遇,又一边逃避着责任。
既要又要还要,这是不对的。
明知这仗艰难,可既然任务落到头上,总还得走一趟的。
回家后,李苦想冥想,可惜他也只记得刘武周在唐初几乎席卷河东,宋金刚手下还出了个绝世猛将尉迟恭,将来跟秦琼并列为门神的狠人。
演义里,后来李世民在美良川埋伏尉迟恭,秦叔宝三鞭换两锏,击败了那个日抢三关夜夺八寨的猛人。
具体的整个河东战役,他不太清楚,只记得好像裴寂都亲自出马挂帅,也败了,然后才是李世民出马,也是对峙了大半年后才抓住敌军断粮的机会打羸了。
可现在刘武周军还在并州一带,补给线并不长。
最麻烦的是这次统帅李仲文,虽是关陇军事门阀之后,之前也是在关中拉过队伍的,但今天看他那样子,很轻敌,没有意识到此次出征的真正困难。
骄兵必败啊。
再看七个总管,还混有李博义李奉慈这样两个纨绔郡王在内。
思来想去,
李逸决定借将。
上次司竹园剿贼,靠的就是秦琼罗士信等九将,谷州之战,也是有罗士信这样经验丰富的大将帮助。
李逸不是不相信李仲文、王行敏、刘世让、于筠这些人,实在是没配合过。刘世让他稍了解点,但也只是记得他在浅水塬一战中成了俘虏。
王行敏也只是流贼出身。
田留安、刘德敏去了山东,常何、李君羡随太子去河西,这四将都借不了。
李靖又去了山南夔州。
只能借罗士信、秦琼、程咬金、牛进达、吴黑闼几将了。
李逸给皇帝写了一封借将奏疏。
要是能借来这五将,这趟并州之行,也多了几分保障。
李逸满心期待皇帝能够同意。
可惜第二天,皇帝召他入宫。
“昨日你上疏要借罗士信秦琼几将,朕不能答应你。”
李逸不明所以。
李渊还挺好,给他解释了下,“王世充刚刚在洛阳篡位僭越称帝了,”
称帝后的王世充自然得表现一下,新官上任还三把火呢,何况这新帝登基。
谷州就在洛阳西面百里,
卡在那里,让王世充是寝食难安,不拔掉这颗钉子,那洛阳就没有半点安全可言,随时能被唐军攻到城下。
万一再有哪个洛阳城里的家伙,谋划着引唐军来开城投降,他王世充有可能睡梦中就被人抄了家。
必须得夺回谷州,甚至是把陕虢二州拿到手,洛阳才有安全可言,还得把洛阳北面的河内夺回,以王屋为防御,他大郑国才能稳居中原,然后争霸天下。
王世充几次打谷州没成功,
这次也是苦心谋划,终于让他成功了,这次围城打援,成功的把史万宝大败,杀的落流水。
击败史万宝后,王世充继续猛攻谷州。
唐朝在那片地区的总负责人,陕州总管永安王李孝基,亲自带兵救援,也被击败。
一时间,谷州摇摇欲坠,甚至陕虢都有些危险。
李世民在长春宫上血书请战,
李渊拒绝了,但李渊调了他麾下的秦琼程咬金段志玄翟长孙以及张士贵诸将,前往救援谷州。
又调刘弘基去支持退守河内柏崖的黄君汉,把罗士信吴黑闼他们也调去了,不仅要守住柏崖堡,还得试图夺回怀州。
对于李渊来说,必须继续战略围堵洛阳王世充,谷州、怀州,就是绝不容有失的。
李逸想借的几员将领,全都派出去了,
没有档期!
面对着李逸,李渊难得的很有耐心,拉着他同坐御榻,絮絮叨叨的讲起了如今大唐面对的形势。
形势不容乐观。
尤其是洛阳王世充、河北窦建德,让大唐在东线都有些招架不住了。
李逸静静听着,
慢慢的也听出味来了,皇帝跟他说这些倒不是问计,只是单纯的可能心里压力大,想找个人倾诉一番罢了。
隋乱以来,
到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,那就是兼并阶段了。
一众势力大的反王,纷纷称帝。
刘武周马邑称帝,定国号汉,年号天兴,还接受突厥册封的定杨可汗。
王世充在洛阳称帝,建国号郑,降杨侗为潞国公。
而原本向洛阳称臣的窦建德,也是立马跟洛阳断了联系,开始设置天子仪仗。
其余的如李轨、萧铣也早都称帝。
被干死的皇帝都好几个了,大许皇帝宇文化及,大秦皇帝薛举、薛仁杲,还有即将凉凉的大凉皇帝李轨。
成王败寇,
失败者可没好下场,尤其是称帝的。
当初杀薛仁杲的时候,李渊就说过了,若是大唐败了,他父子下场也是如此。
“如今四面开战,处处出击,不论是钱粮还是兵马,都跟不上了,突厥再翻脸,危矣。”李渊叹气。
“陛下,臣倒以为,困难只是暂时的,放眼天下,唯我大唐是不断壮大,声势越来越雄的,天命在唐,李氏必主天下。
虽然眼下还有许多势力割据,但臣以为,不出三五年,天下必将皆归于李。”
李渊笑笑,
有些疲惫。
外人只看到皇帝高高在上,一言九鼎,
“朕现在是如履薄冰,你说朕能走到对岸吗?”
“肯定能。”
皇帝也会迷茫,也会犹豫,甚至会惶恐,正因如此,皇帝有时才会那么猜忌,猜忌大臣,甚至猜忌儿子。
对李逸这个年轻人,李渊难得的说了几句真心话。
“你年少却聪明,主意多,你替朕解解忧愁,如今四处开战,兵力捉襟见肘,甚至现在突厥人大举入侵,关中也面临危险,该当如何?”
“兵力不足,那就增兵。”李逸倒也直接。
“关中空虚,那就增强防御。”
李渊若有所思,“具体一些。”
“朝廷现在有设立行台、总管府,派亲王或大将任总管,总管诸州之军政,有很大的自主权,
但朝廷在关中地区,虽有大量骠骑府车骑府,可分属诸卫府,
臣以为,如今天下未定,可以暂时将关中划分出数道,每道设总管,或另设一个将军统领军事,这样可加强关中防御。”
李渊从中听到了一些敏感的信息。
如今大唐虽行府兵之制,但跟西魏宇文泰最初的府兵制,其实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。
西魏时的府兵制,根本就是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二十四开府,八柱国,实际统兵的是六柱国,宇文泰自己跟元家占一个名额,实际不领兵。
六柱国,各领两大将军,每个大将军,又各领两开府,实际上就是总共二十四军。
西魏时的府兵,士兵就是将军的私兵一样,甚至有段时间,还得跟着主将姓。
兵农合一,兵归将有。
但到如今的府兵,是兵将分离的。
关中的二十几万府兵,各个骠骑府、车骑府,是打散隶属各卫的,平时诸卫将军也不能直接指挥下面的府兵。
这样一来,要是真遇关中受袭,比如上次薛举进攻的那次,朝廷还得临时选派将领,调将任总管,调兵等,很复杂,反应慢。
李逸的那番话,李渊听来,就是要在关中如西魏那样,把关中划分成许多个军区,派大将各统一道,一道比如统几州或几县之地,这辖下的各骠骑府车骑府,所有府兵,都隶属于这个将领统领,这就是统一指挥。
能够最快反应,
平时也便于训练耕战等。
现如今关中兵已经很少了,
一次次的调兵,
李渊很担心若是突厥大举入侵,拿什么抵挡数十万铁骑,一旦他们突入关中平原,长安拿什么守?
李逸的这番提议,让他不由的眼前一亮。
李渊想到很多,
甚至心里很快就有了一个初步的计划。
“分关中为十二道,每道置一军,各设军将、副将,以天星为名。”
李渊走到地图前,开始圈划。
“万年道、长安道、富平道、醴泉道、同州道、华州道、宁州道、岐州道、豳州道、西麟州道、泾州道、宜州道,”
按照天星之名,
万年道为参旗军,设参旗将军,长安道为鼓旗军,设鼓旗将军,以督促军士农耕征战。”
李渊在地图上指指划划,
许久后又摇了摇头,
“各统道内车骑府,”
骠骑府则不暂不隶属于十二军。
这十二将军,分统长安周边十二道车骑府兵,相当于关中有了十二个军区,也有了十二支常备军。
若是遇警,也不需要再由朝廷各方派将、调兵了,各将军分驻各地,直接就能如总管们一样调兵派将在辖区内防御作战了。
李渊打算在关中地区,再增加三万府兵,十二道各增加三车骑府两千四百人,以补充越来越空虚的关中防卫力量。
骠骑府兵番上宿卫,车骑府兵镇守戍边。
李逸陪着皇帝在那里谈了半天,基本上把关中十二军的雏形给弄出来了,可对李逸来说,这毫无收获。
他是来借将的,结果借了个寂寞。
李渊却很高兴,拍着他的肩膀:“待你凯旋,朕这天星十二将,给你留一席之地!”
(本章完)